华为近日发布了其2024年度的财务报告,标志着这家科技巨头在经历数年挑战后,再度逼近营收9000亿元的历史高峰。
在3月31日的财报发布会上,华为展示了其2024年的业绩亮点。数据显示,全年销售收入达到8620.72亿元,同比增长22.4%,尽管净利润较上一年度减少了28%,达到626亿元。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是华为自2020年以来,首次将营收重新拉回8000亿元以上水平。2020年,华为年收入曾触及8913.68亿元的巅峰,但随后受到美国技术制裁的严重冲击,业务大幅萎缩,2021年营收跌至6000亿元左右。此后,华为踏上了漫长的复苏之路,直至2024年实现超过20%的显著增长。
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对去年的业绩表示满意,她指出,全体员工积极应对外部挑战,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率,最终的经营结果符合预期。孟晚舟进一步阐述了各业务板块的表现:“联接产业克服了行业投资周期低谷,保持了稳健;计算产业凭借十年前的布局,抓住了AI机遇,实现了大幅增长;终端业务重回增长轨道,鸿蒙生态取得历史性突破;华为云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数字能源坚持质量优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首次实现盈利。”
具体来看,华为营收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终端业务的强劲复苏。2024年,终端业务销售收入达到3390.06亿元,相比2023年的2451.34亿元,增长了超过938亿元,涨幅高达38.3%。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华为手机业务的亮眼表现。凭借麒麟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等技术突破,华为手机得以摆脱技术封锁,恢复了正常的产品发布节奏,并推出了一系列新品。
华为手机的丰富产品线开始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根据调研机构IDC的数据,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增长5.6%。其中,华为以16.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同比增长50.1%。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华为以18.1%的市场占比重回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榜首。
除了终端业务,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也表现出色。财报显示,2024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收入达到263.53亿元,同比增长474.4%,并首次实现当年盈利。这一成绩比华为车BU董事长余承东的预期提前了一年。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不断扩张,得益于其与车企的多样化合作模式,包括垂直的零部件模式、Huawei Inside(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后改名为鸿蒙智行)。
鸿蒙智行目前包含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与奇瑞合作的智界、与北汽蓝谷合作的享界以及与江淮汽车合作的尊界等品牌,覆盖了从中高端到超高端市场的全面布局。财报数据显示,鸿蒙智行去年全年交付量超过43万辆,在中国市场30万元以上中高端新能源车销售份额中位居第一。
然而,随着鸿蒙智行生态的不断扩充,华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合作车企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整体销量的显著提升。今年2月,鸿蒙智行整体交付量仅为21517辆,低于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小米汽车和零跑汽车等竞争对手的数据。如何在合作车企增多的情况下提供足够支持,避免体系内耗,成为华为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