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探月20年成果展:月球正背面样品同亮相,总师揭秘月球建房计划

时间:2025-04-02 19:16:02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国家博物馆的南6与南7展厅内,一场名为“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的展览于4月1日正式拉开帷幕,由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携手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呈现。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中国探月工程的辉煌历程,更首次将月球正面与背面的样品进行对比展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展览的序幕由三位“天外来客”拉开,它们分别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月球陨石、灶神星陨石以及火星陨石。这些陨石不仅是宇宙的见证者,更是引领观众踏上这场神奇外星之旅的钥匙。

自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立项以来,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非凡历程。展览通过实物与历史档案的结合,生动展现了这一历程的艰辛与辉煌。从嫦娥一号开启中国深空探测的新篇章,到嫦娥三号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在月面留下中国印记;从突破月背中继通信技术架设地月“鹊桥”,到嫦娥五号携月壤凯旋而归……每一步都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智慧与汗水。

在嫦娥一号工程展陈区,一张签名版的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格外引人注目。这张影像图是由嫦娥一号传回的数据整合处理而成,分辨率达到了120米。而一面由玄武岩矿制成的特殊国旗,则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创新精神与爱国情怀。这面国旗耐低温、抗高温、抗辐射,确保了它在月面上永不褪色。

展览现场,观众还有机会近距离观看到嫦娥六号的返回器和降落伞。返回器虽然体积小巧,但在再入大气层时速度极快,高温烧灼不可避免。为此,嫦娥六号借鉴了嫦娥五号返回任务的经验,为返回器量身定制了一件“贴心防热衣”,确保其安全顺利返回地球。

展览还展示了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大推力氢氧火箭发动机——YF-77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不仅环保,而且性能卓越,目前用作我国新一代长征五号、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芯一级主动力装置。它的成功研制和应用,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展览正式开放前,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亲临现场,与观众分享了探月之路的“高光时刻”。他回顾了中国探月工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未来探月工程的规划与展望。吴伟仁表示,预计嫦娥二号将在2028年左右回到地球附近,届时人们有望再次探测到它的信号。而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则将继续深化月球探测研究,为人类探索宇宙、了解生命起源提供更多宝贵资料。

整个展览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它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中国航天人的不懈追求。这场展览将持续两个月时间,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中国探月工程、感受宇宙奥秘的宝贵机会。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