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AI解决方案提供商云知声,近日再次向港交所主板发起上市冲击,这已是其第三次提交上市申请。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企业,尽管资历深厚,且在创投和资本圈内历经11轮融资,投后估值一度逼近90亿元,但其上市之路却显得颇为坎坷。
云知声自称为国内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主营业务涵盖智慧生活和智慧医疗两大领域。据招股书显示,2023年,智慧生活应用场景的收入占比高达79.6%,而智慧医疗则占20.4%。然而,尽管云知声在行业内占有一席之地,但其市场份额却仅为0.6%,显示出行业已被巨头高度垄断的现状。
在此背景下,云知声近年来一直深陷亏损泥潭。招股书数据显示,从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虽从6.01亿元增长至9.39亿元,但净亏损却持续扩大,分别达到了3.75亿元、3.76亿元和4.54亿元,累计亏损超过12亿元。这一亏损状况,无疑给公司的上市之路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业务层面,云知声在智慧生活和智慧医疗领域均面临着来自讯飞等强劲对手的竞争。无论是算力、技术实力还是资本实力,云知声都显得不占优势。这也使得其在争夺市场份额时显得力不从心。
行业分析师指出,尽管AI产业当前正处于风口之上,但能否成功打开应用场景、实现落地价值,才是决定AI公司能否成功上市的关键。对于云知声而言,仅有先进的算法和美好的“故事”显然不足以支撑其IPO之路。资本市场更期待的是能够实际落地、产生经济效益的人工智能产品。
事实上,此前已有不少AI公司因缺乏实际落地能力而折戟上市路。例如,曾被誉为“AI语音第一股”的某公司,就因难以证明其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而未能成功上市。这一教训,无疑给云知声等AI企业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