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小米SU7事故引热议:智能驾驶安全何在?营销是否过度?

时间:2025-04-03 12:57:47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期,一起涉及小米SU7车型的严重交通事故引起了社会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广泛关注。事故中,车辆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随后发生电池爆燃,导致三人不幸遇难。尽管事故的具体原因尚在调查中,但公众和专家已开始深入探讨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及其局限性。

据事故调查初步显示,小米SU7在碰撞前,其NOA系统已多次发出分心及脱手预警,但最终仅在碰撞前1秒将控制权移交给驾驶员。天使投资人郭涛指出,不同车辆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在双手离开方向盘后的警报时间存在差异,但小米SU7的警报间隔可能过长,导致驾驶员过度依赖系统,忽视了路况,从而增加了事故风险。他建议,应合理设置警报时间和频率,以确保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从技术角度分析了电动车电池在剧烈碰撞下的风险。他强调,液态锂电池在碰撞时可能会瞬间爆燃,即使搭载知名企业的电池也难以避免这一风险。在小米SU7事故中,从系统提示到碰撞仅2-3秒,用户根本无法及时反应。他还指出,车辆碰撞后车门解锁失败可能与气囊未点火或电路中断有关,建议优化或补充相关安全标准。

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则从法规角度和研发层面进行了分析。他认为,L2级辅助驾驶的责任边界模糊是导致事故的关键矛盾。车企默认驾驶员应随时接管车辆,但系统却未预留足够的反应时间,这实际上是将风险转嫁给了用户。他建议,未来应明确分级责任制度,强制缩短L2系统的警报间隔,并引入“惩罚机制”,以增强驾驶员对辅助驾驶局限性的认知。同时,他也指出小米在智驾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不足,与竞争对手华为存在显著差距。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近期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曾大力宣传小米汽车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然而,事故发生后,小米汽车官方回应称,在事故发生时,NOA系统已提示“注意障碍”并启动减速,驾驶员随后接管了车辆。但令人不解的是,小米SU7的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包括碰撞预警和紧急制动,在事故中并未发挥作用。业内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小米汽车在宣传中未充分说明AEB功能的局限性有关。

事实上,小米汽车在宣传其智能驾驶技术时,一直强调全场景智能和无人泊车等功能。然而,事故发生后,公众开始质疑小米是否存在营销过度的问题,模糊了辅助驾驶不能代替人工驾驶的事实。胡锡进在微博上表示,我们应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智能驾驶技术目前的不完善性和局限性,不能把“智能驾驶”这个模糊概念错当成“自动驾驶”。他呼吁各厂家在宣传智能驾驶技术时,不要打擦边球,误导公众。

截至目前,小米汽车已表示正在等待事故调查结果。而对于部分网友对小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是否存在营销过度的质疑,小米公关部尚未做出正式回应。此次事故再次提醒我们,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投入和积累,不能急于求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智能驾驶技术才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更多热门内容
阿里钉钉换帅,无招回归能否引领AI新篇章?
这场人事更迭的官方口径是“为加速AI战略升级”,但若结合钉钉近五年的战略轨迹,终止云业务分拆、让钉钉独立运营、召回无招,《新立场》认为这既是阿里对“云钉一体”时代的一次隐性纠偏,也是其在AI浪潮下对To B…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