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AI短剧浪潮下,技术与内容如何共舞?

时间:2025-04-07 11:30:43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随着AI技术的日益成熟,AI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内容形式,正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这一创新尝试不仅引起了短剧行业的广泛关注,还激发了众多从业者的探索热情。然而,尽管AI短剧被视为降本增效的新机遇,但其实际制作和推广过程却远非想象中那般简单。

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尽管许多人对AI短剧有所耳闻,但真正能够理解和完成一部AI短剧制作的人才却寥寥无几。市场对AI短剧的认知仍存在诸多盲点,不少人误以为只需一台电脑便能轻松创作出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短剧作品,实则不然。

事实上,AI短剧的创作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还需要时间、人才、资金的投入,以及对AI短剧深刻的理解和敬畏之心。对于AI视频技术人员而言,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叙事能力来完成一部完整的短剧;而对于短剧公司来说,如何在不懂技术的情况下,制作出高质量的AI短剧,则是对其理解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巨大考验。

在与业内多家参与AI短剧制作的主体和个体交流后,我们发现,他们正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表达对AI短剧的理解和探索。某短剧公司的AI短剧制作人员表示,他们目前正尝试利用AI技术生成内容,包括素材生成、剪辑、配音等环节。然而,尽管技术水平有所提升,但在制作连续剧情方面仍存在较大困难。

该制作人员还透露,他们目前正使用多种AI创作产品,如可灵、即梦等,但这些产品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例如,可灵的指令遵循程度较高,清晰度也不错,但成本较高;而即梦生成的视频清晰度稍逊一筹,但生图效果更佳,适合影视内容创作。不过,由于AI短剧的商业化前景尚不明朗,他们目前仍在摸着石头过河,进行各种测试和尝试。

相比之下,一些农村短视频博主则显得更为灵活和果断。例如,抖音农村题材短视频博主陈辉腾,他本身就是短剧创作者,去年开始尝试将AI技术融入短剧制作中。他表示,自己先是通过学习AI工具和技术,再结合自身的短剧内容经验,进行创作尝试。他的第一部AI短剧《莫比乌斯环的真相》虽然收入不高,但成功地将AI技术与短剧内容相结合,为后续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陈辉腾还分享了他在制作AI短剧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他认为,AI短剧的制作需要注重节奏和悬念的设置,将常规剧的付费点用AI来实现。同时,他还强调了与AIGC技术人员的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他表示,自己会先给技术人员提供想法和要求,让他们根据要求制作出一版内容,然后再进行反复修改和优化。

除了短剧公司和短视频博主外,还有一些专业AI技术选手也在转型尝试制作更“短剧化”的AI短剧。例如,《35岁社畜默示录》的导演龙新远,他原先主要从事AI短剧的技术制作工作,但最近开始尝试将短剧内容逻辑融入AI短剧中。他表示,制作一部AI短剧最难的事情是技术思维与审美思维的统一,需要同时具备技术和叙事能力。

龙新远还透露,他目前正在与各大平台接触合作,希望将AI短剧推向更广泛的受众。他认为,尽管AI短剧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和商业化上的挑战,但其未来前景广阔。他建议资本可以收购AI团队进行长期培养,同时鼓励更多的短剧公司尝试将AI技术融入短剧制作中。

在与不同产业环节的群体接触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对AI短剧的不同态度和侧重点。短剧公司更注重AI短剧的商业化前景和投入产出比;短视频博主则更注重内容的创新和尝试;而专业AI技术选手则更注重技术和叙事的结合以及未来前景的探索。

尽管AI短剧的制作和推广存在诸多挑战,但仍有不少从业者对其充满信心。他们认为,AI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内容形式,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前景。只要能够克服技术和商业化上的困难,AI短剧有望成为未来短剧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然而,对于AI短剧的未来发展,我们仍需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毕竟,AI短剧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技术和商业化上的挑战不容忽视。只有不断尝试和创新,才能推动AI短剧走向更加成熟和繁荣的未来。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