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智驾安全引关注:年轻人讲述智驾“历险”经历

时间:2025-04-07 22:34:01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日,一起涉及小米SU7标准版新能源汽车的严重交通事故,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引发广泛关注。事故中,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导致三名女大学生不幸丧生,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这一事件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于智能驾驶的安全性。

智能驾驶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突破点,旨在提高驾驶效率,减轻驾驶负担。然而,一些车企在宣传智能驾驶时,过度渲染其自动化程度,让消费者误以为智能驾驶可以完全替代人类驾驶,特别是在高速等复杂路况下。这种误导性宣传,无疑增加了智能驾驶的风险。

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涉及自动驾驶系统的致命事故同比增长了27%。这一数据表明,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加强。实际上,智能驾驶全称智能辅助驾驶,但车企在宣传时往往省略“辅助”二字,导致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等概念混淆不清。

按照国际公认的划分标准,汽车自动驾驶可分为L0到L5六个等级,等级越高自动化程度越高。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智能驾驶功能仅停留在L2级别,部分车型达到L2.5级别,而能达到L3级别的几乎为零。L3级别也只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并非完全自动驾驶。因此,在L2及以下级别车辆发生事故时,责任通常由驾驶员承担,除非能证明系统存在设计缺陷。

年轻人作为智能驾驶的主要尝鲜者,对智能驾驶技术充满好奇和期待。然而,一些年轻人因盲目相信智能驾驶,甚至产生依赖心理,导致在驾驶过程中麻痹大意,险些酿成事故。Tech星球采访了多位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年轻人,他们分享了智能驾驶带来的惊险经历。

一位上班族表示,他在京哈高速上使用NOA功能时,突然遇到修路路障,车辆自动退出NOA,让他紧急接管。他凭借本能往右打方向盘,才避免了事故。这次经历让他不敢再在高速路段使用NOA功能。

另一位上班族则讲述了在出匝道路口时,智能驾驶未能及时变道,导致他差点错过出口,最终因变道距离不足而发生剐蹭。他表示,当时过于信任智能驾驶软件,没有及时接管车辆。

还有一位在读研究生表示,他对智能驾驶持谨慎态度。虽然智能驾驶在自动泊车、高架堵车等场景下较为省事,但在城区复杂路况下的处理能力一般。他认为,智能驾驶的决策有时不合常理,容易引发事故。他强调,驾驶权应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依赖机器决策。

还有多位受访者表示,他们在使用智能驾驶过程中遇到过识别不准确、决策不合理等问题。例如,在高架智驾过程中,智能驾驶未能及时变道超车,导致差点追尾;在市区道路中,智能驾驶避让其他车辆时方向幅度过大,险些蹭车。

一位拥有17年驾龄的上班族表示,他在使用不同品牌车企的智能驾驶功能时,发现精准识别是大多数车企智能驾驶功能有待提高的地方。他认为,现阶段智能驾驶仍不能与老司机相比,只能作为辅助驾驶工具,减轻长途驾驶的疲劳。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则分享了因轻信销售忽悠智能驾驶功能而险些酿成悲剧的经历。他在购车时被销售夸大智能驾驶功能所吸引,但在高速上使用时发现智能驾驶系统无法应对突发情况。他强调,销售在宣传时应实事求是,不应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

多位受访者表示,他们在使用智能驾驶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驾驶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警惕,及时接管车辆以应对突发情况。同时,他们也呼吁车企在宣传智能驾驶功能时应更加客观准确,避免误导消费者。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无疑为驾驶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消费者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应保持理性态度,了解其功能限制和潜在风险,以确保驾驶安全。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