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月球上打电话、盖房子?中国探月工程总师:都没问题!

时间:2025-04-08 08:55:01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中国探月工程传来新动向,据多家中央媒体报道,总设计师吴伟仁透露了嫦娥八号探测器的宏伟蓝图:该探测器计划着陆于月球南极,旨在建立通信与能源系统,并探索月球本地化资源利用的可能性。面对“未来能否在月球通话、建造居所”的提问,吴伟仁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当前,地月间的通信已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尤其是中国发射的鹊桥中继星,为地球与月球背面提供了稳定的信息桥梁。然而,随着载人探月任务的增多,对通信效率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促使科研人员寻求更为高效的通信手段。

从中国国家航天局展示的国际月球科研站模型中,可以窥见月球通信的解决方案——借鉴地球的铁塔加基站模式。理论上,月球上的通信基站与地球上的相似,意味着成熟的5G技术有望被移植至月球,满足科研站周边的日常通信及物联网需求。

然而,月球的特殊环境为通信基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月球表面缺乏空气,淡水稀缺,且温差极大,从超过120摄氏度的高温到零下100摄氏度的低温,这对基站设备的稳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基站还需承受发射与着陆时的强烈震动、宇宙辐射的侵袭,以及极端温度变化的考验。

因此,月球上的5G通信设备不能简单复制地球设备,而是需要专门设计,并配备特殊保护装置。例如,散热方面,月球基站无法采用空气冷却或水冷方式,而需依赖航天器常用的辐射散热技术,并选用耐高温、抗辐射的特殊材料。

月球通信不仅要满足科研站内部需求,还需与地球保持实时联系。考虑到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达38万公里,月球基站必须解决时延问题。国外也在积极探索类似方案,如贝尔实验室为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研制的月球通信基础设施,将支持航天员的数据传输、月球车控制、实时地图导航及高清视频传输。

随着航天员活动范围的扩大,如何保证与科研站的通信联络成为另一大挑战。多国提出建立月球通信卫星网络的构想,利用月球体积小、无恶劣气候干扰及未来人口少的优势,仅需少量通信卫星即可满足需求。例如,欧空局计划于2024年推出的“月光计划”,旨在构建由一颗通信卫星和四颗导航卫星组成的月球卫星星座。

吴伟仁还透露,中国正致力于构建一个以月球为中心的卫星星座,集通信、导航、遥感等功能于一体,并计划进一步扩展为深空互联网,实现从地球为中心向月球为中心、乃至太阳系范围的延伸。这一举措将极大提升人类在月球及深空的探索能力。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