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深入探讨构网型新能源并网特性的专业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报告由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刘辉专家精心撰写,全面剖析了构网型新能源在并网过程中的关键特性和实测数据,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报告从三个核心维度——原理构网、功能构网以及故障构网出发,对构网型控制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在原理构网层面,报告揭示了通过控制网侧变流器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模拟同步机的运行机制,这一过程中下垂控制和虚拟同步控制等策略扮演了重要角色。功能构网方面,报告指出国外标准对构网型设备提出了多维度的功能要求,不同功能对硬件有着差异化的需求,导致设备在满足构网功能时存在能力差异。目前,已有构网型储能等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在故障构网的研究中,报告强调了设备在系统遭受大扰动时,仍需以电压源方式运行的重要性。为实现这一目标,控制上需采用虚拟阻抗等限流手段,硬件上则对网侧变流器的过流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其大小与外部电网的强度密切相关。这一发现对于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进一步对比了构网型变流器与同步机在并网特性上的差异。在频率支撑方面,构网型变流器表现出色,能够参与同步机的功率分配阶段二,从而有效提升大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而在跟网型变流器方面,其表现则相对逊色。在电压支撑方面,构网型变流器通过无功-电压下垂特性提供电压支撑,仿真结果显示,在多变流器系统中,其电压支撑效果优于跟网型变流器。在振荡抑制方面,构网型电源在多数频段内的特性有助于削弱跟网型变流器的不良特性,有效避免振荡现象的发生。
然而,报告也指出,在强电网环境下,采用双内环控制的构网型电源存在失稳的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虚拟阻抗成为了一种有效的策略。报告最后强调,构网型是对现有并网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但无论是跟网型还是构网型机组,其并网特性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报告还通过丰富的图表和数据,直观展示了构网型新能源并网特性的多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直观的理解路径。这些图表不仅涵盖了理论分析的成果,还包括了实测数据的对比,充分展现了报告的严谨性和实用性。
在新能源并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份报告无疑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有助于推动构网型新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标准的日益完善,构网型新能源在电网中的角色将更加重要,其并网特性的优化也将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