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月幔水研究新突破!月球种菜?专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时间:2025-04-10 13:20:34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科学家们在月球探索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我国嫦娥六号任务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揭示了该区域月幔的水含量情况。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发表。

根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胡森的介绍,嫦娥六号采集的玄武岩月幔源区样品中,水含量极低,不足2微克/克。相比之下,月球正面的月幔水含量约为7.5微克/克,这表明月球背面的月幔相较于正面更为“干燥”。

胡森研究员进一步指出,这一发现对于未来的月球探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月球内部的水含量与其起源和演化过程密切相关,而嫦娥七号任务未来将会更加关注月表水的问题。当被问及月球上是否有可能进行种植活动时,胡森表示,虽然月球上种菜的想法颇具吸引力,但目前来看,月球不仅缺乏必要的水资源,还需要有机质等条件,因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月球水的研究,科学家们指出,月球表面极端的环境条件使得水难以稳定存在,主要以冰的形式存在于一些永久阴影区。而月球内部是否含有水,一直是国际月球研究的热点。胡森强调,月幔中的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液态水,而是一种广义上的水,包括氢分子、羟基、水分子等,它们主要储存在矿物结构中。

研究月幔水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揭示月球的起源,还与月球的“二分性”这一科学问题密切相关。月球的“二分性”指的是其表面特征在东西半球上的差异,科学家们希望通过研究水等成分来探讨这种差异是否延伸到月球内部。

嫦娥六号任务带回的月背样品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月幔水时空演化的宝贵机会。然而,这些样品中的水分包裹体极小,仅有微米级大小,给精确测量带来了巨大挑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郝佳龙表示,嫦娥六号样品中的水分包裹体尺寸比嫦娥五号还要小,常规的分析方法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科研人员对仪器进行了优化改造,通过调整一次离子束的束流强度和升级真空系统,成功地将分析束斑缩小,从而实现了对嫦娥六号样品中低含量、小包裹体水含量的准确分析。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人类对月球内部水含量的认识,还在揭示月球起源、岩浆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嫦娥系列任务的持续推进,科学家们期待在未来能够揭示更多关于月球的奥秘。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