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CT球管国产化加速:外资降价背后,国产企业能否抓住历史机遇?

时间:2025-04-11 12:59:57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日,中国医学影像设备领域迎来了一项重大机遇,商务部对从美国和印度进口的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了反倾销立案调查。这一举措揭示了CT球管市场激烈的竞争态势,同时也为国产CT球管企业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

根据商务部的调查申请书,近年来,美国和印度进口的CT球管价格持续走低,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国产CT球管已经展现出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例如,3.5MHU系列产品的进口价格从2022年的11,425美元/只下降到2024年的10,279美元/只,累计降幅达到10.03%;而5MHU系列产品的进口价格也从26,100美元/只下降至24,000美元/只,累计降幅为8.05%。

国产CT球管的加速崛起,是进口价格不断下降的背后原因。自2020年以来,CT球管领域吸引了大量的融资,国产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CT球管作为CT设备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和使用寿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平均每台CT设备在使用2-4年后就需要更换球管,这使得CT球管市场具有持续的增长动力。

然而,国产CT球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招投标市场为国产企业设置了多重门槛,外资CT球管与整机设备形成了紧密的绑定关系。根据现行的医疗器械管理规定,更换核心结构和组件需要申请变更许可,这导致医院在采购时只能选择原厂球管。原厂企业还设置了维修密码和系统权限,进一步增加了国产球管替代的难度。

除了政策法规和技术门槛外,医院对国产产品的信任度也是国产CT球管推广的一大障碍。部分整机企业和国外球管厂家通过片面引用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对国产球管进行打压。同时,医院还会收到整机企业的警告和风险告知书,声称使用国产球管会导致系统调试校正困难、图像质量下降、误诊风险增加等问题,这为医院采购国产球管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不过,国产CT球管企业的困境有望在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管理法》实施后得到改善。2024年8月,国家药监局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规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可以与供货者约定保养、维护、维修服务的提供方,这意味着未来医院在采购CT球管时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这一政策的出台,有望为国产CT球管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的营商环境,推动其实现快速发展。

在国产CT球管企业的努力下,我国医用CT球管产业已经实现了部分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尤其是在中低端产品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在高端大功率CT球管方面,国产企业还需要实现靶盘、液态金属轴承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生产。目前,国内已有企业在液态金属轴承球管领域取得了突破,为国产高端CT球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突破国产CT球管的发展瓶颈,国内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多种路径。一些企业与国产整机厂家合作,采用CDMO模式研发产品;一些企业则努力进入海外顶级厂家的供应链体系,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还有一些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技术专利与产能,加速资源整合和技术整合。同时,国产CT球管企业还在持续发力高端球管领域,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参考医学影像设备核心零部件领域的成功案例,国产CT球管企业也在借鉴其成功经验。例如,奕瑞科技在发展初期就采取了“曲线救国”的模式,率先开拓海外市场,成功打入飞利浦、西门子等顶级品牌的供应链体系,建立起市场信任后再逐步打开国内市场。这一策略为国产CT球管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尽管国产CT球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相信在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下,国产CT球管一定能够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此次商务部的反倾销调查不仅揭示了国内CT球管市场的激烈竞争现状,也为国产CT球管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上游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替代的征途是漫长的,需要国内企业持续投入和创新。只有通过技术自主化、差异化创新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生产,国产CT球管企业才能真正实现超越和发展。

在医学影像设备领域,国产企业的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国产CT球管企业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和突破,为中国医学影像设备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国产企业能够加入到医学影像设备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中来,共同推动中国医疗影像设备产业的蓬勃发展。

更多热门内容
卤鹅哥回应文和友老板喊话让座:尊重直播,望大家冷静对待
近日,在甲亢哥长沙行直播中,文和友联合创始人翁某某喊话卤鹅哥让座位,称“不然明天去重庆”。 今日,卤鹅哥林江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我是跟着甲亢哥来的,我要尊重他的直播节目和现场的互动效果,不会去影响他,该喊我起…

202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