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上汽集团举办的“懂车更懂你2025上汽之夜”发布会上,上汽集团正式公布了其转型战略,旨在智能网联汽车的下半场竞争中开辟新天地。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在发言中频繁提及“用户”,共达23次,彰显出上汽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上汽集团的转型战略以“平权驱动进阶,共创美好出行”为愿景,通过一套内外兼修的“组合拳”来应对市场挑战。这套组合拳包括上汽的GloCal战略,即“全球+本土”战略,旨在利用市场先发优势,扩大海外版图,持续输出“中国智造”。同时,上汽集团对自主品牌核心业务进行整合,包括乘用车、国际业务、研发总院和零束科技等,以实现资源集中和效能最大化。
在内部整合的同时,上汽集团也在积极拓展外部合作。除了深化与大众等合资伙伴的关系外,上汽还积极与华为、地平线、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合作,借助各自领域的优势资源,共同打造全新体验的新款车型。上汽集团与华为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尽管出席本次活动的并非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而是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
在智能驾驶方面,上汽集团提供多样化的智驾方案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荣威、名爵和大众等品牌的新车型采用地平线的智驾方案,而Momenta的方案则已在智己车型上搭载,并计划在未来应用于奥迪Purple和上汽大众ID.系列等产品。奥迪A5等车型与华为合作,采用华为的智驾方案。大疆灵眸智驾方案也已应用于宝骏的三款车型。
除了智能驾驶,上汽集团还与OPPO等深度战略伙伴实现深度融合,拓展包括手机、手表、耳机等海量生态场景,并与AI行业头部企业联手,致力于打造最懂用户的AI汽车。
然而,上汽集团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4年,上汽集团遭遇了销量下滑和利润暴跌的双重打击,被挤下了保持18年的国内汽车销量榜首宝座。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的销量失速,而新能源汽车销量虽有所增长,但远低于行业大盘增速。上汽集团的新老引擎双双受阻,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困境。
为了扭转颓势,上汽集团在2025年全方位发力。自去年下半年起,上汽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重组“大乘用车板块”,将自主品牌作为改革突围的“主力军”。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2025年第一季度,上汽乘用车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同比大涨58.7%。
然而,随着车市内卷加剧,上汽集团的增长势头能否继续保持仍充满压力。上汽集团在下沉市场的拓展也面临诸多阻力。新华社报道的河南周口和安徽阜阳审车乱象,暴露出下沉市场监管体系失能、经济基础薄弱等问题,这对上汽集团在下沉市场挖掘更多增量构成了挑战。
同时,荣威品牌也面临着增长压力。随着网约车行业进入下行期,荣威在网约车市场的份额受到冲击。尽管荣威通过网约车渠道实现了销量的增长,但这种增长模式难以持续。荣威需要扭转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在智能驾驶方面,上汽集团也面临着短板。尽管上汽与多家智驾方案服务商合作,但内部自研能力欠佳。上汽集团需要加大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投入,提升自研能力,以应对市场竞争。
上汽集团与华为的合作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双方的合作建立在利益基础上,只有真正打造出爆款车型,才能建立稳定且长期的合作关系。然而,双方在高管去留、利润考核等方面存在分歧,这可能会对合作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