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测试标准迎来了重要更新。此次修订聚焦于热扩散测试、底部撞击测试以及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性能测试,旨在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热扩散测试方面,新标准明确了待测电池的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以及整车测试条件。技术要求也进行了调整,从原先要求电池在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转变为确保电池在测试过程中不起火、不爆炸(但仍需具备报警功能),并强调烟气不得对乘员造成伤害。这一变动体现了对电池安全性能要求的显著提升。
新标准还新增了底部撞击测试,专门考察电池底部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这一测试旨在模拟实际道路行驶中可能遇到的底部碰撞情况,确保电池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
针对快充技术的普及,新标准新增了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测试。具体要求为,在电池经历300次快充循环后,再进行外部短路测试,电池必须保持不起火、不爆炸的状态。这一测试旨在验证电池在长期使用快充技术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明确指出,其适用范围仅限于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非驱动类电池不在此列。同时,新标准还完善了绝缘电阻的要求,不仅涵盖了直流电路电池系统的绝缘电阻,还新增了交流电路电池系统的绝缘电阻要求。挤压测试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增加了与绝缘电阻相关的判定条件。
此次修订不仅提升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要求,也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将越来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