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单车行业的风云变幻中,一位女性的名字曾被无数创业者铭记——胡玮炜,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近日,随着美团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引向这段创业传奇。
美团的财报显示,2024年营收高达3376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更是跃升至35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惊人的158.4%。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中,共享单车业务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为美团的业绩增长贡献了一份力量。然而,这一切的起点,却与胡玮炜息息相关。
胡玮炜,一个80后的北漂女孩,从《新京报》的记者到极客汽车的创始人,再到摩拜单车的缔造者,她的人生轨迹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共享单车概念尚未普及的2013年,胡玮炜在一次车展上被汽车与科技的融合深深吸引,预见了未来人与汽车关系的变革。尽管她的汽车科技栏目提议被老板拒绝,但这并未阻止她创业的脚步。2015年,胡玮炜带着满腔热血,创立了摩拜科技公司。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打造摩拜单车的过程中,胡玮炜面临了诸多挑战。从自行车的质量到智能锁的研发,再到停放地点的选择和管理,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打磨。在工程师们纷纷打退堂鼓的情况下,胡玮炜只能亲自上阵,成为了团队的领头羊。她坚持单车的质量必须达到最高标准,这一要求使得整车的造价成本远远超过了预期。
尽管如此,摩拜单车凭借其优于其他品牌的质量,迅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试营业一过,摩拜立刻被投放到全国各大城市,用户数量呈指数型增长。然而,随着市场的迅速扩张,摩拜也面临着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为了缓解资金压力,胡玮炜决定收取押金。这一举措虽然暂时解决了资金问题,但也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随着共享单车市场的竞争加剧,众多竞争对手纷纷降低押金金额,推出各种活动套餐以吸引用户。而摩拜则因为高度依赖押金体系,陷入了困境。加上国家出台关于共享单车的资质管理办法,禁收押金的规定更是让摩拜的商业大楼摇摇欲坠。面对这一困境,胡玮炜决定寻找机会,尽快出手。
2018年,美团准备上市之际,胡玮炜看到了机会。美团以27亿美金全资收购摩拜,作为创始人的胡玮炜获得了15亿的回报。36岁的她,从月薪四位数到实现财富自由,这一转变让无数人羡慕不已。在美团收购摩拜后,胡玮炜潇洒离场,而王兴则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
王兴接手摩拜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摩拜每月亏损超过4亿元,负债率极高。经过王兴的精细化运营,摩拜终于在2023年后部分城市实现盈利,与青桔、哈罗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如今,美团的共享单车业务蒸蒸日上,不禁让人猜想,如果当年胡玮炜坚持经营摩拜,结局是否会有所不同。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摩拜需要美团的生态支持,而美团则不仅仅依赖摩拜。对美团来说,共享单车业务只是其构建本地生活服务生态的一部分。用户使用共享单车覆盖的“最后3公里”,恰好可以反哺美团算法,优化配送路径和商家推荐,从而实现更多盈利。因此,胡玮炜当年的激流勇退,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选择。15亿落袋为安,她可以继续做自己想做且能做的事情,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