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福特汽车宣布暂停对华出口一系列高端车型,这一决定紧随特斯拉停止向中国出口Model X和Model S之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涉及的福特车型包括F-150猛禽、Mustang野马、福特烈马以及林肯领航员,此举标志着福特在中国市场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
数据显示,2024年福特对华出口的车型销量仅为约5000辆,远低于过去十年年均2万辆的水平。尤其是福特F-150系列,尽管以2285辆的年销量位居榜首,但与2023年的4954辆相比,下滑幅度达到了54%。从数量上看,福特的这一决定似乎影响有限。
然而,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这一举措背后隐藏着福特对中国市场未来战略的深刻考量。尽管整车出口暂停,但福特并未放弃向中国出口美国制造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计划,这表明中国市场依然在其全球发展蓝图之中。实际上,福特中国在过去十年中的亏损促使全球总部调整了对华战略,转而寻求投资更少、更精简、更专注且回报更高的业务模式。
为了实现盈利,福特中国采取了多元化的发展策略。在国内生产方面,长安福特将车型数量从十余款缩减至2024年的6款,并将生产线整合至重庆和杭州两地。在渠道建设上,江铃福特推出了“福特纵横”品牌,专注于销售高溢价的硬派越野车型和皮卡等。福特中国还积极拓展海外出口业务,部分国产化车型如江铃福特领睿、江铃福特烈马、长安福特蒙迪欧等均有出口表现,其中蒙迪欧成为出口主力。
在进口业务方面,福特中国继续进口核心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和变速器,用于部分国产化车型和林肯品牌车型。值得注意的是,福特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操作显得颇为灵活。例如,国产林肯航海家混动版不仅返销海外市场,其搭载的8AT变速器还来自福特自研,需要从海外进口。这一做法充分体现了福特中国“小而美”的战略诉求,通过缩减开支、增加出口和维持进口,实现了低成本、高回报的运营。
2024年,福特中国共售出约45万辆新车,其中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的国产化车型在国内市场售出约24万辆,海外市场贡献销量约16万辆,再加上5000辆的整车进口销量,共同为福特中国创造了44亿元的利润。尽管国内市场销量已不足高峰时期的五分之一,但福特中国凭借灵活的战略调整,成功实现了盈利。
然而,随着关税新政的实施,福特中国面临新的挑战。尽管整车出口量不大,但利润较高,且几乎占到总利润的一半。同时,核心零部件的进口也将受到影响。初步预估,F-150猛禽等车型的暂停出口将导致福特中国年收入减少约2.5亿美元,而美国零部件进口成本的增加将进一步压缩国产化率不足车型的利润率。在2025年第一季度长安福特出口量同比增长6.6%的良好势头下,第二季度预计将大幅下降。
福特中国目前正处于观望状态,为下一步的战略决策留足思考期。面对全球化退潮和关税新政的双重挑战,福特中国需要在坚守与退出之间做出抉择。如果决定坚守中国市场,福特中国需要采取更加本土化的策略,包括加速新能源车型的推出、智能化升级、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等。同时,也需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若关税政策持续,可能需要再次关闭部分在华工厂,仅保留林肯品牌独立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