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近期在电池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突破。在探索固态电池之外,该公司还推出了两项创新技术:自生成负极技术与电池双核架构,这两项技术有望在现有成本方案的基础上,大幅提升车用驱动电池的性能。
自生成负极技术的核心在于突破传统电池的能量密度限制。宁德时代科学家不再依赖石墨负极材料,而是通过让锂、钠元素以金属形式堆积在聚流体上,实现了电池体积密度跃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的显著效果。这意味着,在保持现有电池重量和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未来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有望大幅提升近一半。该技术还能延长电池寿命,通过精准调控纳米级界面层,提升离子传导速度并减少活性离子的消耗,从而大幅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除了自生成负极技术,宁德时代还致力于将电池带入“多核时代”。双核架构是这一愿景的第一步,它意味着一个电池包内将容纳两组独立能量区、两种电池化学体系、两种热失控安全体系等。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电动车驱动的连续性和安全性,还引入了航空航天领域的“双冗余备份安全策略”。例如,在电池包受到外界碰撞时,立体桁架结构可以保护另一侧电池,确保车辆在安全状态下继续行驶。
基于这两大核心技术,宁德时代发布了三大全新的电池技术矩阵。其中,骁遥双核电池让增程系统告别了燃油。这一电池的设计原理类似于电脑双显卡,日常驾驶时使用性能较低的电池以提升效率,而在需要高性能时则切换至高性能电池。骁遥双核电池内部采用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的双核化学形态,使得配电量可突破180度,纯电续航里程达到1500公里,满足了长距离出行的需求。
宁德时代还推出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进一步升级了超充技术。这款磷酸铁锂电池拥有800公里长续航和峰值12C倍率超充速度,仅需15分钟即可从5%充至80%电量。这一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补能速度,还提供了全温域、全SOC区间的强劲动力,解决了北方地区用户在冬季的新能源使用痛点问题。
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同样取得了突破。通过自生成负极技术,钠新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了50%,与磷酸铁锂电池相当。同时,宁德时代还开发了高能SEI构建技术和低酸电解液技术,解决了钠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这一技术使得钠新电池不仅满足了“新国标”的极致安全要求,还实现了超长循环寿命和在各种严苛环境下的可靠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