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中,绿色环保理念正逐步成为社会各界共识。近期,央视财经频道的《对话》栏目邀请了多位行业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绿色低碳转型的路径与前景。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钱智民指出,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助力中国向“双碳”目标迈进,还有效降低了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增强了能源自给的安全性,对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具有深远意义。
这一观点得到了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的响应。他表示,气候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摆脱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同样是中国产业发展的关键议题。李书福强调,新能源产业的持续进步对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同样认为,新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正在重塑各产业的发展模式。他指出,太阳能、氢能等绿色能源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风尚。
在汽车产业领域,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尤为引人注目。据统计,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连续16年位居全球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占比新车销量的40.9%,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除了新能源汽车外,汽车产业还在积极探索更加节能、环保的动力方案。李书福提到,醇氢燃料汽车能够将太阳能、风能等不稳定能源转化为可在常温下运输、使用的绿色能源,从而减少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和有害物质的排放。
作为光伏产业的领军企业,隆基绿能也在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该公司不仅在电池组件、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等领域有着深厚积累,还在氢能装备等方面展开布局。钟宝申表示,光伏产业在农村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为乡村居民提供低价、绿色的能源。
在业界人士看来,随着“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各行各业的减碳尝试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无论是降低碳排放、提高绿色能源使用效率,还是回收利用碳排放物,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钱智民认为,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经济效益,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算好自身与社会的“账”、现在与未来的“账”。他强调,如果企业发展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那么其盈利也将大打折扣。
隆基绿能在陕西省铜川市的两个案例正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通过安装光伏设施和光伏取暖项目,不仅满足了村民的日常用电和取暖需求,还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实现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李书福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指出,企业发展需要持续投入技术研发,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以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以吉利在氢能领域的探索为例,经过近20年的持续投入和研发,吉利终于取得了显著进展。
尽管我国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钱智民认为,技术瓶颈是限制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首要难题。他提到,绿色能源在转化、存储、运输和利用等环节仍存在诸多技术限制,导致转化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李书福则指出,当前绿色能源的成本较高、规模较小,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和发展。他以吉利的醇氢燃料汽车为例,表示如果能源网络更加广泛、汽车销量更大,那么成本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针对这些挑战,多位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出台更加明晰、具体的支持和管理办法。他们希望通过政策引领和鼓励行业在绿色、低碳方面进行更多探索和尝试,同时推动企业主动减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