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市场研究报告中,Omdia(前身为Canalys)揭示了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微妙动态。数据显示,该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勉强达到2.969亿台,增长率仅为0.2%,标志着市场增速已连续三个季度放缓,主要归因于换机周期的尾声以及厂商对库存管理的谨慎态度。
三星凭借其最新旗舰产品的强劲发布以及性价比出众的A系列新品,稳坐市场头把交椅,出货量高达6050万台。紧随其后的是苹果,得益于亚太新兴市场及美国市场的增长,出货量达到5500万台,市场份额占据19%。小米则以4180万台的出货量稳居第三,市场份额为14%,其多元化的生态产品组合在中国本土及海外新兴市场进一步巩固了品牌地位。vivo和OPPO分别以2290万台和2270万台的出货量位列第四和第五。
Omdia首席分析师朱嘉弢指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区域差异日益显著。过去一年表现强劲的印度、拉美和中东市场出现下滑,反映出大众市场对智能手机换新的需求趋于饱和。多数安卓品牌在一季度积极调整库存,以避免影响新品发布和渠道价格体系。欧洲市场在短暂复苏后再次陷入低迷,受困于高库存和即将实施的生态设计法规对中低端产品线的影响。然而,中国内地市场受益于政策刺激而增长,非洲市场则因活跃的零售渠道和厂商积极的市场开拓而持续繁荣。
Omdia研究经理周乐轩补充说,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在一季度同比增长12%,主要由苹果推动。苹果在关税政策变动前积极备货,尽管大部分iPhone仍产自中国内地,但印度生产的iPhone在季度末加速出货,主要为iPhone 15和16系列的基础版。关税政策的反复变动可能促使苹果将更多美国相关机型生产转移至印度以规避风险。关税预计将对入门级设备产生更大影响,可能导致厂商减少低价型号供应,推高美国市场平均售价。这对苹果和安卓品牌都构成了新的挑战。
尽管第一季度市场表现平平,但主要智能手机品牌并未调整全年目标。厂商们仍寄希望于第二季度和下半年市场回暖。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在3月份已显现复苏迹象,同时库存水平逐渐降低和年中中低端新品的上市为厂商带来了信心。然而,厂商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在大众产品区间谨慎升级硬件规格以应对成本上涨,中端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全球性贸易战可能推动更多国家寻求智能手机本地化生产带来的投资和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