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面对美国关税壁垒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外贸企业正积极调整策略,加速开拓新的国际市场。4月27日晚,一场盛大的出口活动在苏州港太仓港区上演,7000多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满载着希望,搭乘全球最大装载量的汽车滚装船——“比亚迪深圳号”,驶向巴西伊塔雅伊港。此次出口不仅刷新了国内汽车单次出口量的纪录,更在全球经贸舞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中美贸易迅速降温的背景下,中国与巴西的经贸关系却日益升温。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中国始终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贸易额持续增长。2024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达到约1.3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巴西对华贸易顺差更是高达440.18亿美元,占巴西全年贸易顺差总额的约60%。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中国与巴西在经贸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优势互补。
巴西以其丰富的农产品、铁矿石和民用航空制造业闻名于世,在全球经贸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中国则向巴西出口机械设备、电子电器、汽车及其零部件等工业制成品,两国贸易往来密切,互惠互利。中国还拥有巴西发展基础设施所需的大量资金和技术,正在建设的铁路项目将帮助巴西扩大铁路网,便利农产品外运。自2009年以来,中国对巴西的投资额已超过700亿美元,为巴西的工业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品牌正抓住机遇强势出海。与特斯拉在欧美市场的销量大幅下滑相比,比亚迪等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全球多个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动车出口增长8.2%,在欧洲、南美、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均展现出强劲势头。比亚迪在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销量均超过或接近特斯拉,成为新能源车市场的佼佼者。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日益增强。
太仓港作为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枢纽,近年来持续发挥高光作用。太仓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太仓港出口汽车14.76万辆,同比增长18.35%。其中,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汽车数量也有显著增长。太仓港海通汽车码头作为长江干线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自去年12月正式开港以来,已有大量国产汽车从这里发往全球。这次比亚迪“深圳号”停泊的正是该码头,它的高效服务和江海联运的独特优势为商品出口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支持苏州企业“走出去”,苏州港管委会与海关、海事、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等口岸单位制定了“一船一策”方案,开辟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办理、快速审批”服务模式。通过“预约查验”“即到即查”等措施,确保车辆高效装卸、船舶顺畅通关,最大限度减少船舶在港停留时间。这些举措为苏州企业乃至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税战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不容忽视,但对于包括苏州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机遇。作为工业产值位居中国前列的产业重镇,苏州拥有足够的信心和定力应对挑战。中国制造、苏州制造能够通行全球,靠的是内功和阳谋。面对未来,中国企业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贸格局的变化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