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意盎然的四月末至五月初,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于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吸引了来自全球26个国家及地区的近千家参展商,携上百款新车及尖端科技璀璨亮相。
此次车展,不仅是一场汽车行业的盛宴,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活力的集中展现。从产品定义、价格策略到商业模式,中国新能源车企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同时,产业链上的领军企业也在研发效率、技术迭代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持续精进,展现了中国速度。
智能化与电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本届车展的亮点之一。一款硬派新能源SUV凭借其独特的蟹行、原地掉头及深水航行能力吸引了众多目光;而一款创新的组合辅助驾驶系统,更是能够实现跨层停车、自动充电等便捷功能。体积能量密度突破1000瓦时每升的动力电池,也彰显了中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
车展现场,观众沉浸在智能车机系统的体验之中,感受未来出行的便捷与乐趣。而领克展台前的人潮涌动,更是见证了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的领头羊,宁德时代在本届车展前夕发布了其在电池材料与架构上的最新成果。钠离子“钠新电池”的推出,有效降低了对锂资源的依赖,而骁遥双核电池的创新架构,则大幅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与续航里程。
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广汽埃安与滴滴联手打造的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车型备受瞩目,计划年内下线并开启示范运营。华为发布的乾崑ADS 4系统,则在端到端时延、通行效率及重刹率等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跨国车企也在本届车展上展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创新转型成果。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全球”,跨国车企正逐步完成从制造到研发、从输入到输出的角色转变。奔驰纯电长轴距CLA的全球首秀,便是其中国研发团队高效创新能力的有力证明。
上汽通用别克推出的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及其“逍遥”超级融合架构,同样彰显了合资合作2.0时代下的创新速度。而奥迪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则让燃油车也拥有了与电车同级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AI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本届车展的另一大亮点。智己汽车的“线控数字底盘”、小鹏汽车的“AI智能预描”底盘,以及吉利的“全域AI”技术,都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这些技术的出现,不仅重构了人车交互范式,还突破了组合辅助驾驶的场景边界,为汽车产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宝马、东风汽车等企业也纷纷深化本土AI生态布局,借助AI技术提升产品研发效率与精准度。吉利更是将AI应用于智能汽车全域及全价值链环节中,实现了全场景的AI智能体验。
随着AI+电动化、AI+智能化的加速推进,汽车行业正迎来颠覆性创新的变革。面对这一趋势,车企需尽快制定基于AI的战略规划,构建适应颠覆性创新的组织架构,以加速转型步伐并抢占市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