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升温,延续了第一季度的强劲增长势头。根据乘联会的最新数据,4月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再度突破50%大关,而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则进一步被压缩。
在这场新能源汽车革命中,吉利汽车以其新能源板块的迅猛增长,成为了传统车企转型的佼佼者。4月份,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25,563辆,同比增长高达144.2%。其中,旗下的银河品牌单月销量接近10万辆,同比激增281%,其主打的高性价比智能电动车策略精准地捕捉到了主流市场的需求。1至4月,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达到464,763辆,累计同比增长137.7%。
与此同时,吉利旗下的极氪品牌虽然增速放缓,但通过领克品牌的协同效应,依然稳住了高端市场的基本盘。这一市场表现,也凸显了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对燃油车的替代作用正在显著加速。
奇瑞集团和长城汽车则采取了不同的增长策略。奇瑞新能源车销量达到6.1万辆,同比增长85.5%,其中出口业务占比超过40%,成为其增长的核心动力。而长城汽车的新能源销量则为2.88万辆,同比增长28.42%,其在越野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在技术储备和供应链掌控能力方面,传统车企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比亚迪的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了26.478GWh,同比增长超过40%,其垂直整合模式持续释放出成本优势。长城汽车在混动技术上的突破,则为其新能源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然而,在新兴势力中,品牌间的分化却日益加剧。零跑汽车以4.1万辆的交付量领跑新势力榜单,同比增长173%。其低价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新SUV零跑B10以9.98万元的起售价上市,首日订单便突破了1.5万辆。小鹏汽车则以3.5万辆的销量紧随其后,同比增长高达273%,连续6个月交付量超过3万辆。其MONA M03车型以8.99万元的定价,进一步抢占了入门级市场。
但并非所有新兴势力都如此顺利。小米汽车的销量出现了环比下滑,尽管其SU7 Ultra版本的推出引发了市场关注,但此前的舆论压力和竞品的挤压使其品牌力提升与规模扩张面临双重压力。蔚来汽车则通过推出“乐道”子品牌,探索差异化路径,但其多品牌战略下的车型竞争力维持仍是一大挑战。
华为与阿维塔的深度合作,为行业提供了“技术赋能”的典范。阿维塔4月销量达到1.17万辆,同比增长122.6%。华为车BU团队的入驻与股权绑定,加速了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与座舱系统的迭代。这种“车企+科技巨头”的联合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重要形态。
市场结构的变化还体现在增程式混动车型的快速崛起。理想汽车依托增程式技术与家庭场景定位,月销量稳居高端市场前列。而增混车型的增长不仅缓解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也为车企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新路径。然而,市场分化的另一面则是部分品牌的生存压力。深蓝汽车与岚图虽保持增长,但规模效应不足导致盈利压力凸显;广汽埃安则面临产品周期与价格战的双重挑战。与此同时,合资品牌的电动化进程加速,进一步挤压了二线新势力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