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车在其官方平台及应用程序上悄然调整了智能驾驶相关功能的命名,将原先的“智驾”正式更名为“辅助驾驶”。这一变动使得“XIAO MI Pilot 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 Pro”,“XIAO MI HAD”则变为“端到端辅助驾驶”。在此之前,这些功能分别被称为“小米智驾 Pro”和“小米智驾 Max”。
在北京的一家小米汽车门店,销售人员向媒体透露,此次更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功能本身并未有所调整。他解释说,目前全国多数新造车品牌在宣传时都已采用“辅助驾驶”这一表述,而“智能驾驶”这一术语则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该销售人员进一步阐释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智能驾驶意味着车辆可以完全自主行驶,无需驾驶员操作;而辅助驾驶则要求驾驶员必须时刻准备接手,保持对车辆的控制。”他强调,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若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将由驾驶员自行承担。
事实上,小米汽车并非首个进行此类更名的车企。在此之前,理想汽车已在宣传中悄然将“L6智驾焕新版”更名为“智能焕新版”。同样,小鹏汽车虽然在门店内仍鼓励消费者体验其智能驾驶功能,但宣传海报上的措辞已变得更加谨慎,改为“小鹏汽车AI智能辅助驾驶体验”。
领克、智己等品牌则在宣传策略上进行了调整,更多地强调智能、智趣、智享等概念。一位智己销售人员表示,智能的范畴非常广泛,不仅限于智能驾驶,还包括底盘控制、天幕变色、四轮转向等智能化技术。
这一轮车企对智能驾驶功能命名的调整,其背景源于近期多起由智能驾驶功能引发的安全事故。为了加强监管,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和工信部相继发文,要求车企清晰界定系统功能边界,杜绝夸大和虚假宣传,并停止使用“自动驾驶”“智驾”等容易产生误解的表述。
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多数车企迅速调整了宣传策略。然而,仍有部分品牌坚持使用“智驾”这一表述。在华为的展厅中,“华为高阶智驾”依然是其产品的核心卖点之一。同样,阿维塔和长城旗下的魏牌也在宣传中强调了智能驾驶技术的重要性。
尽管这些品牌在宣传中依然突出智能驾驶功能,但在宣传材料中也明确标注了“高阶智能驾驶仅为辅助功能,不可替代驾驶员操作”的提示。
随着监管的加强和消费者认知的提升,智能驾驶技术正逐步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未来,车企将更加专注于优化算法、提升技术成熟度,力求在安全与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