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晶圆代工双雄中芯国际与华虹近日揭晓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展示了各自在半导体市场的强劲表现与不同挑战。
中芯国际在Q1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营业收入达163.01亿元,同比增长29.4%,净利润更是实现了166.5%的大幅增长,达到13.56亿元。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晶圆销量的提升及产品组合的优化。中芯国际在该季度的整体销售收入为22.47亿美元,环比增长1.8%,毛利率为22.5%,产能利用率高达89.6%,环比增长4.1个百分点。尽管二季度收入指引为环比下降4%到6%,毛利率指引为18%到20%,中芯国际仍表示下半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将增强应变与抗风险能力。
相比之下,华虹的Q1财报则显示出营收增长与净利润下滑的双重特征。其销售收入为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增长0.3%,毛利率为9.2%。尽管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8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相较于上季度的亏损,已有所改善。华虹预计Q2销售收入将在5.5亿美元至5.7亿美元之间,毛利率约在7%至9%之间。
华虹总裁兼执行董事白鹏博士指出,华虹半导体2025年Q1的销售收入和毛利率均符合指引,整体业绩延续了稳步增长的趋势。面对国际环境和相关政策的变化,华虹将坚守定力,加快有效产能扩张,增强研发能力,积极开拓市场机遇,深化降本增效。
国产晶圆代工公司在成熟制程市场的竞争中展现出明显优势。一方面,关税新策使得国内外芯片公司的订单加速流向大陆晶圆代工厂;另一方面,国产晶圆代工公司在成熟制程的布局深入且全面。中芯国际已建成7座晶圆厂,覆盖8英寸和12英寸产线,还有3座在建的12英寸晶圆厂,规划产能超过100万片/月。华虹则专注于特色工艺半导体制造,尤其在功率半导体、模拟与电源管理芯片等领域具备优势。
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3至2027年,全球晶圆代工成熟制程及先进制程产能比重维持在7:3,成熟制程领域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中芯国际与华虹在成熟制程的投资与布局,将为它们带来显著的竞争优势。同时,国产晶圆代工企业在specialty process领域的持续突破,也进一步提升了它们的竞争力。
然而,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等中国晶圆代工厂的降价抢订单策略,已经影响到中国台湾的联华电子和世界先进半导体等同行。先进制程市场的竞争也同样硝烟四起,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巨头纷纷亮剑,抢占技术制高点。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晶圆代工行业整体仍保持乐观态势。Counterpoint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晶圆代工行业将实现20%的营收增长,主要受益于强劲的AI需求。台积电、晶合集成等企业的业绩表现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台积电Q1合并营收大增41.6%,净利润同比增长60.3%,先进制程贡献营收占到总营收的73%。晶合集成则实现了主营收入和净利润的双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