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开邀请社会各界对即将制定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出意见和建议。此次意见征集的截止日期设定为2025年6月7日。
据悉,该标准的起草工作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及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此次标准的制定旨在提升汽车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确保在各种紧急情况下,车门把手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该标准涵盖了多个关键方面,包括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识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设计及其测试方法、车门内外把手的强度标准及其试验方法,以及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测试流程。特别是针对隐藏式车门内把手等新型设计,该标准将填补现有规范中的空白。
工信部强调,这一新标准的制定具有深远的意义。从救援逃生的角度来看,标准将强化车门外把手在车辆碰撞、起火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逻辑,确保在断电或碰撞事故中,车门系统依然能够顺利开启,便于救援和逃生。同时,标准还将考虑在车辆翻滚或坠落等极端情况下,防止车门把手误操作,从而降低乘客跌落的风险。标准还将确保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失效。
随着《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逐步推进,汽车门把手的设计和生产将受到更为严格和规范的约束。这意味着,未来汽车门把手的设计将不再仅仅追求科技感,而是更加注重安全性能。这一转变无疑将对汽车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汽车制造商在设计和生产汽车时,更加注重乘客的安全。
对于隐藏式车门把手等新型设计,此次标准的制定也将起到重要的规范作用。过去,由于相关规范不足,一些新型车门把手设计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隐患。此次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确保新型车门把手设计在满足美观和便捷性的同时,也能达到相应的安全标准。
总之,科技美学不应牺牲安全。此次《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是汽车行业在安全性能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它将对汽车门把手的设计和生产产生深远影响,推动汽车行业向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