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启动了一项关于《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意见征集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汽车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
此次修订特别针对隐藏式门把手提出了严格的安全要求。考虑到救援和逃生需求,新标准强调了在车辆碰撞、起火等紧急情况下,车门外把手必须具备可靠的机械或断电保护机制,确保车门能够在断电或碰撞后顺利开启,为乘客提供逃生通道。同时,新标准还要求隐藏式门把手在车辆翻滚或坠落时,能够防止误触发,降低乘客因误操作而跌落的风险。
新标准还规范了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全标志设计,要求这些标志必须易于识别,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乘客能够迅速找到并操作车门把手,降低逃生难度。同时,新标准还强调了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要求,以防止事故导致门锁操纵机构失效。
在实际应用中,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引起了不少乘客的困扰。据河南都市频道报道,一位网约车司机表示,在使用隐藏式门把手的车辆上,经常遇到乘客无法自行打开车门的情况。他透露,每天拉载的20名乘客中,至少有12人需要司机协助开门。有时即使司机指导,乘客仍然难以找到并正确操作车门把手。
这位司机认为,隐藏式门把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车辆的外观美感,但对于网约车和出租车等需要频繁上下乘客的车辆来说,这种设计并不方便。他呼吁汽车制造商在追求美观的同时,也要考虑实用性,确保乘客能够轻松打开车门。
网友们也纷纷表达了对隐藏式门把手的不满。许多网友表示,每次乘坐出租车或网约车时,都要花费时间寻找车门把手的位置,有时甚至需要向司机询问。一些网友还调侃道,每次打车都感觉自己像个新手,对车门把手的操作感到无所适从。他们认为,当大多数人都不会使用时,这种设计就显得有些“反人类”。
此次《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的制修订计划,无疑是对当前汽车市场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一次重要审视和调整。通过制定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将有助于提高车门把手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