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宇树科技订单爆了 人形机器人真的是泡沫?

时间:2025-05-13 11:43:09来源:互联网编辑:茹茹

发布 | ITBEAR

2025年5月10日,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一席话点燃了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关注度——“订单需求非常旺盛”“所有岗位都非常缺人”。

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年轻公司,凭借春晚“扭秧歌”的机器人表演火遍全国,如今却因订单激增和人才短缺的“甜蜜烦恼”站上舆论C位。

从一台获奖的学生作品到估值超百亿的行业龙头,宇树科技的故事不仅是国产硬科技的缩影,更折射出人形机器人产业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落地的关键转折。

当特斯拉、meta等巨头纷纷入局,国内110余家企业竞逐赛道,我们不禁要问:宇树科技如何在这场全球竞赛中突围?

01

订单激增

“很多企业订单都爆掉了。”王兴兴在论坛上直言不讳。

数据也显示,2024年宇树机器狗年销量达2.37万台,约占全球市场69.75%的份额。2024年宇树实现交付量突破1500台人形机器人,同样创造全球纪录。这一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而是政策扶持、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策红利释放

本次论坛上,王兴兴还提到,“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市场热度和国家政策关注,目前包括宇树在内的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发展都处于良好状态”。

据悉,2024年《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将人形机器人列为“未来产业”核心领域,这就导致各地产业园和专项基金如雨后春笋涌现。

据新战略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数量已经超220家。其中,中国企业占据半壁江山,超过110家。

此外,特斯拉计划2026年量产10万台人形机器人,meta、OpenAI等国际巨头的布局更让资本加速涌入。

技术拐点到来

宇树科技的Unitree H1在春晚的惊艳表现,背后是3D激光SLAM定位、多智能体协同规划等技术的成熟应用。

王兴兴认为,当下制约人形机器人的更多是硬件问题。他预测未来 2-5 年智能机器人技术重点是完成端到端智能大模型的研发,最强的机器人公司一定是最强的人工智能公司。

据报道,从硬件层面看,宇树已实现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拥有国内最多的四足机器人相关专利,目前累计申请专利180余项,授权专利150余项。

场景落地加速

消费级机器人从“玩具”向“工具”进化。宇树G1人形机器人已能完成足球射门、工厂巡检等复杂任务,而特斯拉Optimus则瞄准家庭服务场景。

对于“为何选择做人形机器人”,王兴兴声称“一是因为人形机器人是结构最简单的通用机器人,对硬件要求比较低;二是人类都会更喜欢长得像人的机器人,更能够提供情绪价值;三是人形机器人更方便直接数据采集,人类通用的数据适配给人形机器人是最方便的;四是人形机器人可以处理需要人处理的各种事情“。

02

人才困局

“月薪7万,年薪超90万”——2025年初,宇树科技一则招聘生成式AI算法工程师的启事引发热议。但这并非“高薪噱头”,而是行业人才争夺战的真实写照。

结构性短缺凸显

近日,王兴兴坦言,“各种岗位包括文职、采购、销售技术、研发市场都很缺人,欢迎所有人的加入。”

据统计,全球22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中,42%为成立不足5年的初创公司,专业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

跨界竞争白热化

当美团、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通过投资切入赛道,传统汽车、家电企业也纷纷转型,算法工程师的身价水涨船高。

宇树科技为顶尖人才开出的节日礼金、健康体检、全额公积金、生日礼品、弹性激励、各种补贴等,正是为了应对“抢人大战”。

培养体系待完善

王兴兴在论坛上呼吁通过论坛等平台链接资源,支持年轻人探索创新。

据了解,王兴兴本人正是高校科创的受益者——2015年凭借上海大学研发的四足机器人XDog获得8万元创业启动资金。但当下,国内高校机器人专业仍偏重理论,企业不得不通过内部培训填补技能鸿沟。

03

泡沫还是黄金十年?

面对投资人“产业泡沫化”的质疑,王兴兴的回应颇具深意:“需求和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偏差,但关键在于大众接受度”。这场争议背后,是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超的必经阵痛。

成本与量产难题

尽管宇树G1机器人售价已降至20万元以内,但距离C端普及仍有距离。

王兴兴指出,行业亟需解决“低成本、高寿命硬件的大规模制造”问题。特斯拉通过汽车制造经验降本,而宇树选择自研核心部件,两条路径孰优孰劣尚待验证。

伦理与信任挑战

当机器人走进家庭,数据隐私、人机伦理等问题浮出水面。王兴兴强调“情绪价值”的重要性,但如何让冷冰冰的金属获得人类情感认同,仍是待解课题。

全球化竞争格局

中国虽以110家企业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但在关键算法、芯片等领域仍受制于人。宇树科技2024年完成近10亿元B2轮融资,美团、深创投等资本的加注,或将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总结人形机器人开启“中国时间”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宇树科技的“爆单”与“抢人”恰是行业爆发的生动注脚。

政策东风、技术迭代与市场觉醒的三重合力,正将人形机器人推向下一个“智能手机时刻”。

王兴兴说:“AI就是属于年轻人的”。当95后工程师在实验室调试机械臂,当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当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起秧歌,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序章。

毕竟,比起争论泡沫与否,更重要的是:在这场全球竞赛中,中国企业能否跑出下一个“特斯拉”? 答案,或许就藏在宇树科技急聘的每一份简历里。

更多热门内容
营收同比暴跌36.69% 云从科技还能撑多久?
发布 | ITBEAR近日,云从科技发布了一份令人脊背发凉的年报:全年营收3.98亿元,同比暴跌36.69%,归母净利润亏损6.96亿元,同比扩大8.12%。这是其自2017年以来连续第八年亏损,累计亏损额已超45亿元。更触目惊心的是,这家曾与商汤、旷视齐名的“AI四小龙”企业,一年内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