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内,这家曾以年增速300%迅速崛起的新锐服饰品牌,其成功的起点竟源自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创新——去除内衣上的缝制水洗标,推出了“tagless 无标签内裤”。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消费者穿着时的刺痒问题,更为蕉内赢得了市场的一席之地。
蕉内的创始人臧崇羽认为,对于初创品牌而言,风格上的定位往往过于抽象且难以捉摸,而物理层面的创新则是可以量化和具体展现的差异化。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蕉内从最初的内衣品牌逐步扩展至全品类服饰,外界普遍将其视为“中国的优衣库”的潜在竞争对手。然而,臧崇羽对此并不认同。
尽管优衣库作为蕉内的一个经典参照系难以避免,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亦敌亦友。它们共同面对的挑战来自于市场上那些价格更低廉、产量过剩的白牌产品。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这些白牌产品对蕉内等中高端品牌构成了不小的冲击。
由于名称与蕉下相似,蕉内还面临着品牌识别度模糊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臧崇羽将线下门店视为展现品牌特性的重要途径。他认为,电商虽然便捷,但隔着屏幕的选择往往会让品牌印象变得模糊,而线下门店则能更直观地呈现品牌的独特之处。
蕉内的崛起无疑受益于新消费浪潮的推动。臧崇羽回忆道,早期做好天猫几乎就等于做好了线上市场。然而,随着电商渠道的日益分散,如今要充分获取用户,品牌需要在多个渠道同时发力。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变化,蕉内也在不断调整策略。
在谈到蕉内的未来规划时,臧崇羽强调了体感科学的重要性。他表示,尽管蕉内曾以“重新设计基本款”为口号进行品类扩张,但体感科学一直是品牌的核心概念。随着专利技术的不断积累,蕉内希望在2024年正式将体感科学作为品牌的主张和定位传达给消费者。
对于竞争对手,臧崇羽表示,优衣库无疑是蕉内的一个经典对手,但两者面向的是同一拨人群,只是有着不同的主张和信仰。而蕉内真正的挑战来自于白牌产品,这些产品以低廉的价格和大量的产量对中高端品牌形成了冲击。然而,臧崇羽并不认为白牌产品能够长期存在,他相信良币终将驱逐劣币。
在谈到蕉内的产品和价格策略时,臧崇羽表示,蕉内希望选择一个合理的价格带,并用确定性的品质兑现其价值。他强调,蕉内并不会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而随意调整价格,而是会在维持价格带的基础上达成相应的目标。
臧崇羽还透露,蕉内内部对于如何定义舒适并将体感的玄学变得科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服装要做到有趣并不容易,但无趣对于任何品牌来说都是灾难性的。蕉内希望营造一种不苟言笑的趣味性,给用户由内而外的幸福感。
回顾蕉内的成长历程,臧崇羽表示,过去的高速增长确实让人有些“飘”,但现在他更加明白,消费品行业并不是赢家通吃的,最终拼的是长期的复利效应。因此,蕉内正在从机会驱动走向战略驱动,以服装的贴身层为核心,促进中间层和外层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