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成功发射了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此次发射使用的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于12时12分准时点火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该卫星星座是“星算”计划的首发星座,由12颗搭载智能网联卫星平台的计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不仅配备了之江实验室研发的星载智能计算机和星载高速路由器,还集成了星载智算系统和星间通信系统,使得卫星具备了在轨计算和互联的能力。每颗卫星都如同太空中的超级大脑,星座组网后将形成全球顶尖的太空计算能力。
这一创新性的星座设计,通过星间激光高速互联和稳定的组网技术,构建了开放共享的太空计算系统。它将实现太空计算系统建链、组网和成云等基础功能的在轨验证与应用,为未来的太空计算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
国星宇航执行副总裁赵宏杰表示,算力卫星的发射不仅意味着太空技术的巨大飞跃,还为近地轨道航天器、月球及火星探测等长远目标提供了关键的算力支持。这一技术为未来大规模的算力验证以及地面和低空场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星算”计划旨在构建未来的算力网络,实现从地面计算向太空计算的转变,满足日益增长的即时太空计算需求。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使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建成太空计算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从地面迈向太空的新纪元。
研发团队还透露,未来计划构建由2800颗计算卫星组成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这一庞大的星座将大幅提升卫星数据应用的质量、效率和空间,实现传统卫星数据采集到信息服务的周期从月级、周级或天级大幅缩短至秒级。通过搭载多种应用载荷,如红外和ADS-B,将能够提供全球林火的秒级监测感知和低空飞行器的实时监测与定位。
除了计算和互联能力,首发星座的卫星还配备了对地遥感载荷以及宇宙X射线偏振探测器,这些设备由广西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共同研制。目前,“星算”计划已经携手全球首批54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致力于构建这一宏伟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未来将与全球合作伙伴深化合作,共建开放、共享的太空计算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