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与极氪科技合并进程加速,旨在重塑品牌版图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合并计划,从初步意向到官方宣布人事调整,仅用了短短一周多的时间,这一迅速行动彰显了吉利面对市场挑战时的决心与紧迫感。
在吉利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业绩会上,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桂生悦解释了这一紧迫性的原因:“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对吉利而言,已不容许任何失误。我们需要通过深度整合,将资源集中,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自2010年收购沃尔沃以来,吉利进入了品牌扩张阶段,至2023年2月,随着吉利银河系列的成立,吉利已拥有多达16个品牌,目标直指“新能源时代的大众”。然而,随着新能源市场的淘汰赛加剧,吉利意识到,只有改变过去品牌分散、资源利用效率低的状况,才能在这场竞争中胜出。
吉利的整合工作已持续一年多,涉及供应链、供应商质量工程、中央研究院等多个领域,甚至包括领克并入极氪等重大调整。如今,吉利已进入整合的关键阶段,私有化极氪成为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重塑吉利版图的关键一步。
合并后,吉利汽车集团内部将设立银河事业部和极氪事业部,旗下四大主力品牌包括:全球豪华科技品牌极氪、全球高端新能源品牌领克、主流新能源品牌银河以及主流燃油品牌中国星。这一布局旨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重复投入,降低成本。
在组织层面,合并也将带来一系列人事变动。安聪慧将不再直接负责极氪的经营业务,而是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淦家阅则将成为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负责下辖的两大事业部。这一调整旨在提高管理效率,推动吉利向更高效、更集中的运营模式转变。
吉利上一次大规模整合是在2014年,当时取消了全球鹰、英伦、帝豪三个子品牌,回归“一个吉利”。这一战略调整助力吉利在随后的几年中迅速崛起,成为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如今,面对新能源市场的挑战,吉利再次选择通过整合来重塑品牌版图,试图以更强大的姿态回归市场巅峰。
然而,整合并非没有代价。吉利需要为私有化极氪支付超过20亿美元的现金,这对其现金储备构成了一定压力。尽管如此,吉利仍表示有信心通过换股等方式减轻现金压力,并确保合并的顺利进行。
在整合过程中,吉利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由于涉及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整合效率和沟通成本成为首要问题。吉利和极氪团队各自的员工激励机制也需要在整合中重新调整,以确保团队的稳定和积极性。
尽管如此,吉利仍对整合后的前景充满信心。李东辉表示,合并后吉利内部测算显示,研发环节每年可节省数十亿元;联合采购方面也将实现额外节省。同时,在制造、人力、财务、法务等管理部门的协同中,预计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将有所降低。
对于吉利汽车而言,这次合并不仅是品牌版图的重塑,更是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益的全面提升。然而,在整合过程中,短暂的阵痛在所难免。吉利需要度过一段适应期,以确保整合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的成功。
极氪汽车在近期实现了扭亏为盈,这一积极信号为吉利的整合计划增添了信心。然而,极氪过去的净亏损累计已超过260亿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吉利合并后的财务压力。为了安抚员工情绪,极氪内部已发出通知,表示私有化只是公司经营行为,不会影响员工利益。
随着合并进程的加速,吉利正逐步向更高效、更集中的运营模式转变。这一战略调整能否助力吉利在新能源市场中脱颖而出,还需时间给出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控股旗下还拥有路特斯集团、沃尔沃集团、极星集团、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和曹操出行等多个子公司。对于这些品牌,吉利表示目前没有收购或私有化的计划。然而,极氪与吉利的整合无疑将鼓励吉利控股内其他品牌之间的协同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