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华阳多媒体S&P研讨会深度剖析:HUD技术未来趋势与市场分化

时间:2025-05-19 12:28:13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近期由S&P标普全球汽车主办的2025汽车网络研讨会上,华阳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华阳多媒体BU HUD的常务副总经理杨晶,就HUD(抬头显示)技术的核心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华阳多媒体的实践经验与行业内的观察,杨晶为与会者揭示了HUD技术的演进路径、市场的差异化特征以及未来的交互场景,为车展显示领域带来了专业的见解。

当被问及华阳多媒体HUD的发展历程时,杨晶详细介绍道,华阳多媒体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对HUD技术的前瞻布局。作为国内最早投入HUD研发的企业之一,华阳多媒体在2016年成功实现了中国市场首款集成式HUD的量产,2017年推出了首款W-HUD(风挡式抬头显示)。2018年,公司成立了专项团队,开始预研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技术,并在2019年成功获得了中国OEM(原始设备制造商)的首个AR-HUD项目定点。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华阳多媒体在HUD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2021年,公司基于DLP(数字光处理)技术的AR-HUD成功量产,同年还获得了国际客户的项目定点,这标志着华阳多媒体在出海战略上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2023年,华阳多媒体的首款VPD(虚拟像源显示)产品获得了国内客户的定点。到2024年,华阳多媒体的HUD出货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台,并连续获得了多个国际车企的项目。杨晶预计,到2025年,公司的HUD出货量和增长率将持续双增长,进一步巩固其在规模化与全球化布局上的优势。

作为同时掌握DLP、LCOS(硅基液晶)和TFT(薄膜晶体管)三种PGU(投影光学单元)技术路径量产能力的HUD国内头部企业,华阳多媒体通过全技术栈布局,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杨晶表示,这种多元化的技术路径使得华阳多媒体在HUD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在谈到中外AR-HUD市场分化的问题时,杨晶从市场环境、供应链生态和辅助驾驶技术协同三个维度进行了解析。他指出,欧美地区以W-HUD为主流,AR-HUD的应用相对较少,而中国市场则因新能源车企的创新驱动和终端用户对智能交互体验的高接受度,率先实现了AR-HUD的规模化普及。同时,他还提到,日韩市场受限于道路环境与整车空间布局,目前仍以W-HUD为主。

在供应链方面,杨晶表示,国内已经形成了涵盖自由曲面镜、TFT屏、背光元器件等关键部件的完整供应链体系,这使得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有效降低了成本,加速了AR-HUD的普及化进程。在技术协同层面,AR-HUD和辅助驾驶是相辅相成的,通过AR-HUD显示更多的驾驶信息内容,可以增强驾驶员对辅助驾驶的信任感,进一步推动AR-HUD的快速发展。

当被问及HUD是否能替代仪表的问题时,杨晶表示,从国标法规与功能定位来看,仪表需要承担安全报警灯显示功能,因此HUD无法单一替代仪表。他以某些新能源车为例,指出这些车辆通过方向盘上的小尺寸显示屏聚焦关键安全状态信息,同时将更多的驾驶数据备份至HUD显示,这样既满足了法规要求,又优化了驾驶员的信息获取效率。他预测,未来的仪表物理载体可能会向小型化方向发展,信息显示功能将逐步向中控屏、HUD等多终端分流。

在谈到对下一代抬头显示产品的展望时,杨晶表示,华阳多媒体将HUD显示技术划分为四个象限。当前的AR-HUD 1.0阶段以单焦面显示为核心,聚焦画幅扩大、分辨率提升及交互功能开发。而AR-HUD 2.0阶段则是VPD阶段,目标是推动VPD一体化,实现风挡玻璃从A柱到A柱的显示。AR-HUD 3.0阶段的代表作是华阳多媒体在今年CES以及上海车展发布的景深式3D AR-HUD,通过景深技术打造真实3D效果,以强化用户体验。至于AR-HUD 4.0阶段,杨晶表示,这是HUD的最终形态,他们期待能够突破远距离投影的体积限制,实现全风挡覆盖的显示方式。

杨晶还提到了车载显示屏幕的热管理需求。他表示,中控显示屏与HUD都面临着热管理的挑战,尤其是HUD需要应对太阳光倒灌等严苛的测试场景。从技术路径看,当前的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主动散热与被动散热两类。至于是否会将与动力空调系统的热管理实现联动,杨晶表示,这已是可预见的未来趋势走向。目前,整车热管理正趋向中央集成化,而将整车中央空调系统与HUD热管理进行集成,也将是未来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