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领域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在学生群体中引发了作弊风波,还意外地波及到了教师队伍之中。据多方报道,学生利用AI工具完成作业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而更令人惊讶的是,部分教师也悄然加入了这一行列,但其使用效果却频频受到质疑。
在美国东北大学,一名学生近期向校方提出正式投诉,指控某教授在课堂上使用的讲义和演示文稿实则是借助ChatGPT生成的。该学生指出,教授一方面禁止学生使用此类AI工具,另一方面自己却暗自使用,这种行为被视为虚伪,因此要求退还课程费用,金额高达8000美元。尽管最终未能如愿以偿,但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促使该教授重新审视其教学方法。
据该校高年级学生艾拉·斯台普尔顿透露,她在一次课上意外发现了教授遗留在讲义中的ChatGPT提示语,其中包括要求AI“扩展所有部分,请更具体详细”的指令。这一发现让她警觉起来,随后在教授的演示幻灯片中,她发现了多处典型的AI生成错误,如拼写错误、文字扭曲以及人体器官图像的错误使用等。这些错误促使教授意识到,在使用ChatGPT时,必须更加严格地审查输出结果。
东北大学目前仍允许使用生成式AI,但已出台新政策,要求所有用户在使用AI生成的内容时,必须明确标注并校对可能出现的错误,即所谓的“AI幻觉”。无独有偶,在南新罕布什尔大学,一名学生也在论文评论中发现了教授留下的ChatGPT提示语,这让她怀疑老师并未认真审阅她的作业。尽管一位教授对此予以否认,但该学生还是选择了转学。
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AI来批改作业,但他们的使用技巧并不娴熟,甚至显得有些笨拙。与此同时,学生利用AI作弊的情况也日益严重。据一些报道和教师反馈,许多中学生和大学生几乎在每份作业中都依赖生成式AI,而教师往往难以察觉和阻止这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