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揭晓了一项重要的团体标准——《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此举标志着全固态电池领域迎来了首个明确的定义框架,直击长久以来困扰行业的界定模糊与测试方法空白问题,为技术的飞跃与产业化落地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新标准中,“全固态电池”的概念被严格界定,其核心在于离子传导必须完全依赖于固体电解质,与那些采用混合固液电解质的电池技术划清了界限。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标准的核心焦点落在了一种基于失重率检测液态物质含量的创新试验方法上。该方法通过真空加热环境测定样品的失重比例,当样品表面无明显液体且失重率保持在1%以下时,即可被认定为全固态电池。经过多次严格的验证测试,该方法展现出了低误差与结果高度稳定的特点,适用于当前主流的多种技术路径。
全固态电池以其卓越的安全性能与高密度能量储备,被视为动力电池领域未来的璀璨明星。然而,近年来,由于行业内部对于全固态电池的定义缺乏共识,市场上出现了诸多混淆视听的“伪全固态”产品,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此次新标准的发布,如同一把精准的标尺,不仅为企业的研发方向、产品认证及市场推广提供了明确的指引,还有助于推动材料科学的进步与生产工艺的优化,有效降低了新技术推广的成本门槛。同时,这一标准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清晰的辨识依据,有力打击了市场上的不实宣传,保障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