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兴起,正引领着一场电池技术的革命。在这场变革中,固态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随着机器人、AI眼镜等智能设备的普及,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日益增长,为固态电池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作为国内新能源领域的佼佼者,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新能源”)积极投身固态电池的研发与生产,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实力。
固态电池,作为一种采用固体电极和电解质的创新电池技术,摒弃了传统锂电池的电解液,从而实现了能量密度的大幅提升。相较于传统锂电池,固态电池在续航、安全、便携性及循环寿命等方面均表现出色,成为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的理想选择。
在全球电池市场中,长虹新能源早已占据重要位置。公司具备年产数十亿只各类电池的生产能力,销售网络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其中,碱性电池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四、中国第二的宝座。2023年4月,长虹新能源通过并购聚和源公司,进一步拓展了在物联网、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布局。
如今,长虹新能源旗下的聚和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国内智能穿戴锂电池和广东省电子烟电池的行业标准制定者。公司拥有深圳、湖南两大生产基地,年产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超亿只。
尽管固态电池的前景看好,但要实现技术量产仍面临诸多挑战。聚和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固态电池在材料、生产工艺、生产成本以及电解质成膜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科学难题,导致量产之路尚需时日。
面对这些技术瓶颈,聚和源公司积极谋划,从界面优化、材料创新、工艺改进等多个方面展开探索。公司与国内知名高校紧密合作,共同研发固态电池的关键技术,聚焦电解质材料和界面优化等核心领域。同时,聚和源还致力于硫化物/氧化物电解质、锂金属负极等核心材料的研发,以及硫化物、聚合物等全固态体系的同步研发。
在不懈努力下,聚和源公司已成功研发出凝胶电解质技术。该技术有效解决了界面接触难题,展现出良好的兼容性和高安全性,同时还可实现原位固化。凝胶电解质电池具有宽温域性能,能在-40°C至60°C范围内稳定工作,远超传统液态电池。据透露,由聚和源研制的凝胶电解质电池已实现25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超过1000次,并有望于今年搭载在机器人上。
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将达到30亿元,2030年则有望突破200亿元。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潜力,聚和源公司已启动固态电池试验线建设,并计划于今年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2030年推进全固态电池商业化。通过采取“短期半固态过渡+长期全固态突破”的双轨战略,聚和源在固态电池的关键环节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推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