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近日揭晓了其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务业绩,数据揭示出公司强劲的增长势头。
据财报显示,小米在该季度的总收入达到了惊人的1113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7.4%。更令人瞩目的是,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也实现了64.5%的同比增长,达到了107亿元的新高。
从业务板块来看,小米的手机与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核心业务继续发挥其支柱作用,贡献了927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22.8%。其中,手机业务实现了506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8.9%;而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则表现出更为迅猛的增长态势,收入达到323亿元,同比增长58.7%。
在创新业务方面,小米的智能电动汽车及其他AI相关业务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总收入达到186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贡献了181亿元的收入。尽管该分部在经营上仍面临5亿元的亏损,但其毛利率已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12.6%显著提升至23.2%。
小米的首款智能电动汽车SU7在第一季度交付了75869辆新车,累计交付量已超过258000台。若以一季度交付量粗略估算,小米每售出一辆SU7将承担约6590元的亏损。然而,与去年相比,这一亏损额已大幅收窄。去年小米汽车交付量达136854辆,平均每辆汽车亏损超过4.53万元。
在业绩发布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自信地表示,自SU7发布以来,尚未遇到真正的竞争对手。他强调,正是凭借其强大的产品力,SU7才能在市场上独树一帜,从而有望在未来提升利润率。
小米近期还发布了旗下第二款车型——YU7,这是一款定位为中大型纯电SUV的车型。据雷军透露,YU7的售价预计将在三十几万元左右。卢伟冰在发布会上表示,YU7自预发布以来便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喜爱,其预约咨询量甚至超过了SU7。他预计,YU7将于今年7月正式上市,并对该车型的市场表现充满信心。
在手机业务方面,小米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季度小米手机业务实现了506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8.9%。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也达到了4180万台,同比增长3.0%。据IDC数据显示,小米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已登顶一季度榜首,同比增长高达39.9%,领先于华为、OPPO、vivo和苹果等竞争对手。
更令人振奋的是,小米在高端市场也取得了突破。依靠15系列的成功,小米在6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份额稳定在第三位。小米还发布了首款自研3nm手机SoC——玄戒O1。据雷军透露,玄戒O1的安兔兔跑分达到了300万分,性能可与苹果最新的A18 Pro芯片相媲美。
对于自研芯片的未来规划,卢伟冰表示,小米将先从最难的旗舰芯片做起,待达到预期后再考虑其他类型的芯片研发。他坦言,尽管小米在自研芯片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希望公众能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