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跨国车企调整燃油车停售计划:电动化步伐放缓背后的市场考量

时间:2025-07-02 17:23:10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期,全球汽车制造业迎来了一轮新的战略调整,多家跨国车企纷纷宣布对其燃油车停售计划进行修改,减缓了全面电动化的步伐。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率先在6月底宣布,将原本定于2030年全面转向纯电销售的战略进行调整,转而采取一种更为灵活的策略,允许燃油车与电动车长期并存。

紧随其后,奥迪在6月下旬也撤销了原计划在2033年停止内燃机汽车研发与销售的决策,不再设定具体的终止日期。法拉利、丰田、本田等汽车制造巨头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这一系列变动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跨国车企原本大多将2030年前后视为实现电动化转型的关键节点,然而,面对全球各区域市场电动化进程的显著差异,这些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战略部署。奔驰早在一年前就已表现出推迟电动化目标的迹象,从推迟2025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目标,到更新内燃机汽车产品线,再到如今对2030年新能源车型占比目标的调整,奔驰的战略调整显得尤为明显。

奥迪中国对此现象给出了明确的解释,指出全球市场发展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北美地区,电动化的“拐点”正在明显后移,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包括混合动力、增程式及纯电动车型)的“拐点”已在去年达成。这种市场波动性和多样性要求车企在未来几年内提供更为灵活且差异化的产品组合。

本田、沃尔沃、宝马、日产等车企也在近年来对燃油车和电动车的策略进行了调整。本田宣布将降低纯电动车的研发费用和销量占比,沃尔沃取消了2030年全面电动化的策略,宝马选择灵活推进电动化,而日产则削减了电动车的开发费用并降低了电动车的销量目标。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郑赟分析指出,过去几年里,跨国车企在各区域市场的电动化进程差异显著,中国市场在价值链条上发展迅速,消费者接受度高,而其他国家市场则相对滞后。这种不均衡性导致了跨国车企对新能源目标的调整。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的数据也显示,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不均衡性极为明显,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远高于其他国家,如德国、美国和日本等。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跨国车企在电动车领域的表现依然亮眼。根据主流跨国车企一季度财报,尽管部分车企净利润有所下滑,但纯电动车销量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销量占比也进一步提升。

格罗伯达亚太汽车市场预测总监曾志凌认为,跨国车企的战略调整与各国别市场的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如欧盟在讨论延后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车企也相应地调整其战略以适应法规要求。

从跨国车企调整后的战略来看,各家企业将根据不同地区市场的政策和需求来制定能源路线。奥迪在中国市场加大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投入,同时在欧美市场持续投入燃油车,以确保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郑赟预测,这一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新能源化在全球市场的推进速度,形成传统燃油、轻混、强混以及纯电路线并存的局面。其中,中国市场将在纯电和强混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推动中国车企出海份额的提升。

然而,跨国车企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大众集团CEO奥博穆指出,跨国车企过去的全球化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不同地区客户的需求差异巨大,要求车企必须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多观察、多学习。

在中国市场,跨国车企正积极拥抱中国供应链。雷克萨斯宣布在上海建设新能源工厂,预计2027年起投产,产品将面向中国市场并出口至其他海外市场。同时,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A5L也开启了预售,标志着燃油车在智能化方面的积极探索。

然而,曾志凌也指出,尽管跨国车企在电动化方面拥抱中国供应链并非难事,但在燃油车策略上推进智能化则面临一定阻碍。智能化对燃油车并不友好,改造难度和成本均较高,这将是跨国车企未来需要克服的挑战。

奔驰在中国市场的纯电车型展示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