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智源大会上,字节跳动Seed图像和视频生成业务的负责人黄伟林表达了对行业前景的乐观态度。他预计,今年头部视频生成产品的年化收入(ARR)将达到1亿美元,并在明年有可能增长至5至10亿美元。
然而,就在一年前,视频生成模型如Sora在国内的市场前景并不被看好。高昂的成本、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得这一领域成为了众多公司难以涉足的禁地。据报道,字节跳动前视觉技术负责人王长虎在创立爱诗科技时,甚至遭遇了金沙江创投朱啸虎的劝阻,认为大模型在中国没有发展机会。
2024年9月,视频生成模型海螺AI在快手和字节跳动的竞争压力下发布,同样面临市场的质疑。就连百度这样的行业巨头,也在第三季度总监会上对视频模型的前景持悲观态度,认为Sora类的视频生成投入周期长,可能在未来10到20年内都无法获得业务收益。
投资界的看法同样悲观,有投资人曾放弃投资王长虎的项目,认为视频模型的ROI(投资回报率)在短时间内无法转正,初创公司可能会像语言模型领域一样,最终被2到3家大厂淘汰。事实上,2024年国内不少视频初创企业都陷入了融资困境,找不到产品市场契合点(PMF)。例如,曾获得红点中国和蓝驰创投投资的AI视频初创公司鹿影科技,最终在年底被收购。
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爱诗科技等公司的流水表现却让这些投资人改变了看法。有投资人向《智能涌现》表示,自己当初的判断是错误的:“视频模型不赚钱,这是投资人的集体误判。”
中国AI视频企业的成功,离不开赛道、市场和营销策略的综合作用。在赛道方面,尽管视频生成技术相较于语言模型更为初期,但消费者的包容性却更强。视频创作是一个审美多元化的市场,每个视频模型都有其独特的消费者群体。例如,快手的可灵AI擅长生成美食和吃播相关的镜头,这与快手平台上丰富的吃播视频资源密切相关。
市场方面,出海已经成为AI行业的共识,尤其是欧美市场,用户付费能力强,对新产品的接受度高。海螺AI在国内上线订阅收费制度受到创作者抵制,但在海外却获得了国内六倍的用户量以及千万美元的ARR。国内视频模型在海外市场的“性价比”优势也值得关注。由于资金和算力有限,国内AI视频初创公司在成本优化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这使得他们的出海产品具备了价格优势。
营销策略方面,TikTok、YouTube等视频社交媒体在AI视频公司的增长策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爱诗科技的PixVerse模型增长加速的重要节点,是毒液特效在TikTok、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的曝光量超过亿次。同样,Pika的“捏捏”特效、海螺AI的“半猫”也是带动增长的关键因素。
根据a16z发布的排行榜,2025年1月,海螺AI的用户访问量排名超过了OpenAI的Sora和快手的可灵AI。这意味着视频生成赛道并不像语言模型那样被寡头垄断,格局尚未确定,创业公司仍有机会。然而,随着入场红利期的逐渐消退,现有视频模型公司的压力也将递增。王长虎曾表示,如果初创公司在第一阶段发展中没有获得足够的资金、用户、团队和技术积累,接下来的竞赛可能会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
一位AI投资人证实了这一点,她认为即便视频生成领域的格局未定,但新入局者很难再获得投资。“除非有公司能成为像DeepSeek一样的黑马。”她指出,视频公司能获得的融资数额远少于语言模型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创企业的资源劣势将愈发明显。因此,当前在牌桌上的AI视频创业公司需要加快自我造血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