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收官之年,多个示范城市群正全力冲刺推广目标。记者近期走访发现,京津冀地区已提前超额完成了推广任务,成为领跑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已超过90%,应用场景也全面覆盖了城市公交、渣土运输、矿场运输等多个领域。
走进北京大兴氢能示范区,海珀尔加氢站内冷链物流重卡、货运牵引车与氢能大巴正有序排队等候加氢。加氢站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日加氢量在3吨至4吨之间,主要以大巴和物流车为主。这一场景生动展现了氢能汽车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技术层面,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如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空压机、氢气循环系统等均已实现批量国产化。亿华通等企业展示了自研的高功率氢燃料发动机,核心技术全部自主掌握,性能显著提升,成本大幅下降。例如,空压机的价格已从十年前的近10万元一台降低至现在的6000元左右。
中汽政研发布的报告显示,在示范政策的推动下,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从示范前的15000元/kW降低到现在的2500元/kW,降幅高达80%。这一显著的成本降低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氢能车辆运营方面,储运成本占据较大比例。固态储氢被认为是当前最为适合的解决方案之一,尤其适合港口、矿山等封闭场景的应用。它能够实现车载模块与氢气工厂端的直接对接,提高加氢效率,同时常温低压运输也更安全。
自2020年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以来,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及河北五大示范城市群相继获批,形成了“3+2”的示范应用格局。截至2025年2月,这五大城市群已示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1.6万辆,累计行驶超过5亿公里,实现碳减排超过27万吨。
尽管面临财政压力等挑战,但示范城市群仍在积极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工作。截至2025年2月,仅京津冀示范城市群已提前完成推广目标,推广量达5327辆,完成进度达100.51%。预计到2025年底,五大示范城市群至少能完成3万辆的推广目标。
近期,新疆哈密、山西吕梁等地也加入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为燃料电池汽车的进一步放量提供了助力。这些新加入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氢源和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将有助于提高示范城市群的目标达成率。
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政策的深入实施,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除了城市公交、渣土运输等领域外,干线运输、冷链物流、市政环卫、出租网约等多元化场景也开始广泛应用氢能汽车。未来,船舶、低空经济等领域也有望成为氢能应用的新蓝海。
行业人士建议,在确保政策延续性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打破地域封闭,将补贴精准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终端使用便捷性提升等方面。例如,降低氢气使用成本、扩大高速费优惠范围等,以促进燃料电池汽车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