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电动车相较于欧洲和日产等地区,其使用成本显著更低。有博主曾进行实地测试,发现在瑞典,驾驶电动车在高速公路上的每公里成本,是国内的至少十倍,甚至高于燃油车的费用。电动车不仅使用成本低廉,其性能、静谧性和行驶平稳性相较于同级燃油车也更为优越。然而,许多消费者在选购电动车时,仍对续航问题感到担忧,害怕在行驶途中电量耗尽,将乘客滞留路上。
但实际上,这种担忧可能过于夸大。对于大多数驾驶者而言,车辆的主要用途是市区通勤,如上下班、接送孩子上学以及日常短途出行。以笔者为例,最常驾驶的场景是日常上下班和往返机场,由于经常参加汽车品牌发布会,一年可能仅有一两次长途旅行,来回约1000公里。其余时间,车辆行驶里程超过800公里的情况极为罕见,长途出行更倾向于选择飞机或高铁。
许多消费者的用车情况与笔者相似,尤其是工作相对稳定的群体。在这种情况下,每天的行驶里程有限,一二线城市可能日均100公里左右,三四线城市则更少。因此,一辆续航里程四五百公里的电动车已足够满足日常需求。
考虑到这种需求,购买七八百公里长续航的车型可能并不划算。首先,成本更高,因为动力电池在车辆成本中占比较大,长续航往往是通过增加电池容量来实现的,这意味着更高的花费。这些额外费用可能足以支付几年的保险费用或充电费用。其次,电池重量的增加会导致整车电耗上升。实际上,长续航车型在续航上的提升并不成正比,更多时候只是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那么,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车时,更应关注哪些因素呢?首先是充电速度。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很大程度上源于充电速度不足。因此,在选择电动车时,应优先考虑充电电压高的车型,如800V或1000V,这些车型的充电速度通常较快。例如,比亚迪的兆瓦闪充车型唐L EV和汉L EV,在兆瓦闪充桩上功率可达1000kW,充满100度电池不到10分钟。即使使用理想的2C超充桩,单枪功率也能达到250kW,双枪轻松超过400kW,充电效率极高。
其次是电耗。有些车型虽然电池容量大,但电耗也高,导致大电池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而有些车型,虽然电池容量不大,但电耗表现优秀,实际行驶里程与表显续航里程的差距较小。例如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小鹏的部分车型以及小米SU7等。
电耗低意味着充电费用也更低。以80度电池为例,一度电0.5元,完全充电一次需40元,能跑500公里,则每公里成本为0.08元。而60度电池能跑400公里的车型,每公里成本仅为0.075元。因此,在购买电动车时,不应盲目追求大电池,而应更多地关注充电速度和电耗表现,这两方面表现更佳,更能有效缓解续航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