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圈的热烈瞩目下,小鹏汽车于7月3日携其最新力作G7震撼登场,紧随小米YU7发布会的余温,小鹏以一句“下周见”兑现了承诺。此次发布会,小鹏G7以19.58万至22.58万元的售价区间惊艳亮相,仅在发布后9分钟内,订单量便迅速突破万辆大关。
回顾此前,小鹏G7的预售价格设定为23.58万元起,因此当正式售价公布时,较预售价低出4万元的诚意之举,让市场直呼其性价比出众。这一价格策略,也让不少业内人士将小鹏G7比作汽车界的“红米”,寓意其以亲民价格提供高性能配置。
小鹏G7定位为全新AI智能家庭SUV,共推出三款车型,分别为602长续航Max版(19.58万元)、702超长续航Max版(20.58万元)以及702超长续航Ultra版(22.58万元),且均承诺上市即可交付。三款车型的核心差异在于智能驾驶芯片配置,Max版标配两颗Orin-X芯片,而Ultra版则升级配备三颗图灵AI芯片,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凭借19.72万辆的销量,已完成全年38万辆销售目标的51.9%,成为唯一一家进度过半的车企。尽管旗下MONA M03车型月销量已破万,但中高端产品如P7+和G6尚未展现出同样的增长势头。
在此背景下,小鹏G7被寄予厚望,被视为破解当前市场困境的关键。它需接过MONA M03的接力棒,稳固并扩大小鹏在中高端市场的份额,避免陷入低端市场的价格战泥潭。因此,小鹏G7的表现将直接影响今年销量目标的达成。
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新车发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许多车型往往在上市初期凭借强大的宣传攻势获得高销量,随后却随着热度的下降而销量滑落。尽管小鹏G7在小米YU7之后发布,且9分钟破万的订单量已属佳绩,但仍需面对市场的长期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正积极向小米汽车学习,以“性价比+大空间”为卖点,力求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相比之下,小米汽车则转向质价比路线,致力于提升品牌形象。在新能源赛道上,价格与配置依然是提升销量的关键因素,零跑等品牌便凭借此策略连续领跑市场。
小鹏G7在性价比方面表现突出,智能驾驶技术也在同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尽管在设计和内饰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如塑料感较强等问题,但在价格优势面前,这些问题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对于消费者而言,在小米YU7和小鹏G7之间做出选择,无疑将是一场权衡性价比与个人喜好的艰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