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技领域,荣耀公司的成长轨迹显得尤为独特。它并非像小米、vivo那样源自自主创业,也不同于国企转型民企的案例,而是在一次重大变革中浴火重生。2020年底,荣耀踏上了独立发展的征途,这意味着它必须在技术、品牌和市场等多个维度重新出发。
荣耀的这段经历,让它在中国科技企业的丛林中显得与众不同。它既不是完全野生,也不再依附于原有的生态系统,而是带着过往的经验,在新的环境中不断探索,长出了属于自己的爪牙。尽管一开始外界对其未来充满质疑,认为一家从零开始的手机公司难以立足,但荣耀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生命力。
四年多的时间里,荣耀不仅生存了下来,还一度跻身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三甲。如今,它更是启动了引人注目的AI转型,并朝着资本市场的目标迈进。6月,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获得上市辅导备案,开启了IPO进程。若成功上市,荣耀将成为A股市场第一家以“AI终端生态”为核心定位的科技企业。
对于荣耀而言,IPO不仅是企业迈向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更是其“二次创业”的里程碑。这一进程标志着荣耀正在从传统硬件制造商向全球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这一战略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消费电子行业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对智能终端的需求已从单一的硬件功能转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无缝衔接的全场景体验。
荣耀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将战略重心从制造硬件转向构建AI终端生态。通过技术创新和开放合作,荣耀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沉浸式的智能生活体验。IPO进程的启动,将为荣耀加速构建AI终端生态提供关键的资本支持。资本市场不仅是资源配置的平台,更是价值共识的放大器。一旦荣耀以“AI终端生态第一股”的身份登陆A股,其创新模式将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知和市场信心。
荣耀的这一战略转变,体现了消费电子行业从“产品驱动”向“生态驱动”的转变。在AI技术加速落地的今天,单一设备的性能提升已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取而代之的是系统能力、生态整合力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荣耀的科技赋能理念,还为整个AI终端生态战略赋予了人文内涵。它试图将AI与人的感知、情感和日常生活深度连接,让技术成为增强人类能力的工具,而非冰冷的替代品。
7月,荣耀发布了Magic V5,这是其宣布向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后的首款旗舰产品。荣耀官方将其定位为“全球最轻薄的折叠旗舰”和“行业最强AI智能体手机”。荣耀Magic V5的发布,不仅展示了荣耀在AI技术方面的阶段性成果,更是其品牌战略“释放潜能,自由翱翔”的具体体现。荣耀试图通过这款产品,打破传统折叠屏手机的“不可能三角”,实现轻薄、性能和强度的完美结合。
在长达3年的电池研发过程中,荣耀经历了无数次的验证和尝试,最终与宁德新能源合作,实现了电池能量密度的突破。荣耀Magic V5搭载的6100mAh电池,创造了折叠屏手机电池史上的新纪录。荣耀不仅要在技术上实现突破,更要在思想和认知上打破边界。它深知,技术的攻坚与突破是手段,而认知的重构与升维才是目的。
荣耀CEO李健认为,AI的下一场战争将发生在用户的口袋、桌面与生活场景中,能够为用户带来价值、解决问题的AI才是真正有价值的AI。荣耀Magic V5的PC级生产力场景设计,正是瞄准了当代中坚力量的困境,希望通过AI智能体帮助用户节省时间,释放个人空间给自由、生活和创造。
荣耀的AI战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长期布局。从提出“平台级AI”构想,到发布MagicOS 8.0内嵌自研端侧大模型,再到启动阿尔法战略,荣耀始终在稳步且坚定地向AI转型。未来五年内,荣耀计划投入超100亿美元构建覆盖全场景的AI生态体系。荣耀Magic V5的发布,标志着其AI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荣耀深知,开放生态的构建需要上下游的协同和共建。因此,它提出了“方向盘模型”,将自己视为生态树干,联结多方资源形成合力。荣耀强调,AI终端生态不能由某一方独立完成,而必须形成AI模型企业、运营商、AI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等多方协同的生态联盟。这一理念正在构建AI时代的新产业范式。
在智能手机行业从“硬件红利”转向“智能红利”的背景下,荣耀选择AI作为突围的窗口。尽管这条路难、慢、苦,但它却是一个尚未被完全占领的战略高地。荣耀希望通过AI转型,开辟一条不依赖价格战、不完全依赖大模型供应商的新路径,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计算”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