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车规级与消费级芯片之争:奥迪小米各执一词,未来趋势何在?

时间:2025-07-17 14:58:36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新能源汽车界近期掀起了一场围绕车规级芯片与消费级芯片应用的热烈讨论。这场风波起源于小米汽车YU7选用消费级芯片的决定,随后,一汽奥迪副总经理李凤刚通过视频明确表态,强调车规级芯片与消费级芯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坚称奥迪不会拿用户安全做试验。

车规级芯片与消费级芯片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使用环境和可靠性要求。车规级芯片必须能够承受更为严苛和复杂的工作环境,因此在设计、选材和生产工艺上都有极为严格的标准。这包括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抗错码能力、宽广的工作温度范围以及零缺陷要求。相比之下,消费级芯片在这些方面则显得较为宽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车规级芯片的认证并非强制性要求。根据《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仅明确要求动力与底盘控制系统、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领域的芯片必须使用车规级。对于仪表盘、智能座舱等部件,并未作出硬性规定。这一模糊地带为小米使用消费级芯片提供了操作空间,但也引发了广泛争议。

面对质疑,小米方面回应称,其采用的骁龙8Gen3芯片所在的DCD座舱域控制器核心板已通过AEC-Q104车规级标准验证,整个中央大脑系统也达到了车规级安全标准。小米采取的策略是,先构建一个满足车规级标准的平台,再将芯片集成其中,从而确保整个系统符合车规级要求。这一做法表明,即使采用消费级芯片,也能通过系统层面的设计来保障整体车机系统的安全性。

事实上,并非小米一家在智能座舱中采用消费级芯片。特斯拉、高合等品牌也曾有过类似尝试。特斯拉早在2016年推出的HW2.0系统中,就使用了为手机设计的英伟达Tegra 3处理器来控制车机和智能驾驶。尽管特斯拉后续转向了定制化车规芯片,但其早期经验并未引发大规模车机问题,特别是在偏向娱乐功能的座舱部分。

车企选择消费级芯片的原因主要在于开发周期短和成本优势。车规级芯片由于其对可靠性、耐用性和安全性的高要求,导致研发周期和制造成本远高于消费级芯片。因此,对于那些追求性价比的车企来说,消费级芯片成为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选择。然而,这也引发了关于安全性的担忧。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新能源车企坚持在智能座舱领域使用车规级芯片,如小鹏、理想、零跑等品牌。传统汽车品牌如奥迪则对安全性有着更为严苛的标准,普遍采用车规级芯片作为车机系统的核心。虽然车规级芯片在性能上可能不如消费级芯片,但其安全性更强,能够顺利通过AEC-Q100、ISO 26262等标准。

更多热门内容
黄仁勋盛赞雷军与小米:预见非凡成功,奇迹公司打造多元精品
黄仁勋表示,非常希望购买一辆小米汽车,英伟达在很多方面都与小米有着紧密的合作,“小米现在是一个很棒的合作伙伴。我认识小米的时候,雷军还很年轻。从第一天起,我就看得出来,他将来一定会取得非凡的成功”。 黄仁勋…

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