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推进其“星链”计划,旨在通过向太空发射42000颗卫星,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低轨互联网星座。这一雄心勃勃的项目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在人类航天活动已历经数十载,而全球卫星总数也不过以万计的背景下,SpaceX能否独自完成这一壮举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自2019年起,SpaceX已稳步实施星链卫星的发射任务,至今已有数千颗卫星在轨运行。据知名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提供的数据,截至2025年5月30日,星链卫星的总数已达到7578颗,这一数字直观地展示了SpaceX的执行力与效率。
SpaceX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如此大规模的卫星发射,部分得益于星链卫星的小型化设计,使得每次发射能够搭载数十颗卫星进入太空。例如,今年5月24日和27日,SpaceX分别利用两枚猎鹰9号火箭,成功将23颗和24颗星链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然而,星链卫星的寿命并不如预期般长久。尽管设计寿命为5年,但许多卫星在未达到设计寿命前便因各种原因而坠落地球大气层,并在大气中烧毁。其中,2022年2月3日发射的49颗星链卫星中,有40颗在次日便坠落地球,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经NASA调查,这些星链卫星的提前坠落主要归因于太阳活动。由于星链卫星的飞行轨道较低,它们会受到近地轨道稀薄空气的影响,产生微小的空气阻力。这种阻力导致卫星速度逐渐减慢,轨道高度下降,最终重返地球。而在太阳活动的影响下,地球大气有时会向外太空膨胀,使得空气密度增加,空气阻力也随之增大。
特别是在太阳活动周期的高峰期,如近年来所经历的太阳第25活动周期,太阳活动的频繁爆发导致低轨道卫星的坠落数量急剧上升。根据NASA的数据,从2020年至2024年,全球共有1190颗低地球轨道卫星坠落地球,其中583颗为星链卫星。仅在2024年,就有316颗星链卫星坠落地球,而在2025年初,这一数字已超过120颗。
相比之下,我国在组建类似星座时选择了更高的轨道,以避免受到空气阻力的严重影响。我国的星网卫星均在1000公里以上的轨道运行,由于距离地面较远,空气密度更小,因此轨道衰减速度较慢。这意味着这些高轨道卫星能够更长时间地在外太空稳定运行,从而降低了坠落地球的风险。
尽管SpaceX的星链计划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卫星寿命短、受太阳活动影响大等问题,但该计划仍在持续推进中。与此同时,我国在构建自己的低轨互联网星座时,通过选择更高轨道的方式,有效降低了卫星坠落地球的风险,展现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独特优势和战略眼光。
对于我国空间站及飞船而言,虽然同样在近地轨道运行并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但得益于定期的发动机加速和货运飞船的补给,其轨道高度得以稳定维持。因此,即便在太阳活动频繁的情况下,我国空间站及飞船的安全也不会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