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预览:智能机器人展现“大脑”升级与作业新能力

时间:2025-07-26 06:47:54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快讯团队

在上海,随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临近,科技创新的浪潮再次席卷这座城市。上海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建政,于大会前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若试图让螃蟹以马的姿态奔跑,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这番言论,不仅深刻揭示了技术应用的局限性,也预示了人工智能领域探索的无限可能。

此次大会上,该公司推出了一款引人注目的四臂具身智能机器人,预示着未来机器人或能拥有超越人类的“三头六臂”,执行更为复杂的任务。张建政强调,人类之所以伟大,在于不断创造工具以解放自我、超越极限,而机器人正是这一精神的延续。

步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展厅,仿佛踏入了一个由机器人主宰的新世界。人形机器人阵容庞大,令人仿佛被机器人所包围。更令人惊叹的是,随着大模型的加持,这些机器人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灵活。

在“智造车间坊”展区,两台人形机器人正忙碌于工业流水线上,它们分工明确,一台负责抓取红色料箱,另一台则负责补充遗漏的红色及蓝色料箱。据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工作人员李玥萱介绍,这些机器人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大模型,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巨大潜力。

而在“小卖部”展区,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武文韬向参观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大模型加持下的新技能。如今,机器人能够自主观察商品位置、判断抓取时机,这些动作都是经过反复训练后由机器人自主决策的。这一变化,意味着机器人从依赖预设程序到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转变。

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的陈文明教授团队研发的自适应视触觉AI传感器,也为机器人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这款传感器利用微小的摄像头和特种材料,结合AI算法,赋予了机器人高灵敏的触觉能力,使得机器人能够抓取易碎物品如嫩豆腐。陈文明表示,团队已成立新公司,计划将这一科研成果推向市场。

然而,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总工程师王资凯提醒道,科研与产业化之间仍存在差距,其中最重要的是实用性。他强调,工程应用需要追求稳定性和可靠性,人们需要的是能在生活中稳定发挥作用、能在工业场景中稳定完成任务的实用产品。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