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由懂车帝主导的辅助驾驶技术测试在汽车圈内掀起了波澜。测试中,36款热门车型被集结一堂,共同经历了10余项严苛的辅助驾驶挑战,地点选在了真实道路环境中,包括城市街道与封闭高速公路,测试难度堪称苛刻。
不同于以往的AEB紧急制动或自动泊车等常规测试,懂车帝此次携手央视,将测试场景直接搬到了日常驾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路况。其中,“消失的前车”测试尤为引人注目:在高速行驶中,前方大货车突然变道,紧接着出现一辆故障车,而左侧快车道则被其他车辆占据,此时车辆是紧急制动还是寻找变道机会,考验着辅助驾驶系统的极限反应能力。
还有模拟高速路上的“野蛮加塞”场景,以及考验车辆应对突发障碍物的“撞猪”测试,其中野猪以10km/h的速度横穿马路,这一环节即便是人类驾驶也难以保证万无一失。测试视频发布后,网友自发制作了一份“撞猪榜单”,进一步提升了话题热度。
然而,测试结果却出乎不少人意料。在多项高速事故模拟测试中,特斯拉的两款车型——Model 3和Model X表现突出,分别仅在“撞猪”和“临时施工”项目中未通过,其余均成功应对。相比之下,华为、理想、小鹏等国内智能驾驶技术备受好评的品牌,其车型通过率并未超越特斯拉。
特斯拉CEO马斯克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这一成绩,强调特斯拉是在未进行本地数据训练的情况下取得如此表现的,并表达了追求六项全过的决心。这一举动无疑为特斯拉增添了不少光彩,同时也引发了业界对于辅助驾驶技术评估标准的讨论。
面对这一结果,部分厂商如鸿蒙智行、问界等选择了沉默应对,仅以“不予置评”四字回应。测试背后,围绕测试标准的争议逐渐浮出水面。不少网友和专业人士指出,测试中车辆速度、跟车距离等关键参数未能做到统一,导致测试结果难以公平反映各车型的真实水平。
例如,在“消失的前车”测试中,尽管懂车帝试图将所有车辆的驾驶辅助速度设定为限速偏移+10%,但由于不同车型的策略差异,实际行驶速度存在显著差异。同样,跟车距离的设定也未能做到完全一致,不同车型的跟车策略导致实际跟车距离大相径庭,进一步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公正性。
尽管争议不断,懂车帝此次测试无疑向公众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当前的辅助驾驶技术仍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在极端场景下,任何系统都无法保证绝对安全。测试中,没有一款车型能够全部通过六项挑战,即便是表现最佳的特斯拉也未能幸免。这一结果提醒广大车主,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仍需保持高度警惕,不能将驾驶安全完全寄托于机器之上。
此次测试不仅是对辅助驾驶技术的一次大考,更是对公众安全意识的一次警醒。在智能驾驶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应清醒认识到,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未知的风险。因此,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都应理性看待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坚持安全为先的原则,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