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智驾事故责任归属明确,司机需承担三重风险,车企不背锅

时间:2025-07-26 09:05:27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兴起,智能驾驶辅助技术也随之迅速演进,为驾驶者带来了减轻驾驶疲劳、提升行车安全性的诸多便利。然而,这一“机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伴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特别是当智能驾驶系统出现决策失误时,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从而使得智能驾驶事故的责任归属问题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在公众的认知中,往往对智能驾驶辅助技术寄予厚望,认为既然车企大力宣传其智驾系统的先进性,那么就应该能够确保行车安全。然而,当事故发生时,部分驾驶者会对车企的应对态度表示不满,认为车企在宣传与实际安全性能之间存在差距。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所有汽车所搭载的“智驾”系统,都尚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水平。根据公安部的相关规定,驾驶者始终是行车安全的最终责任人。如果驾驶人在使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时放松警惕,如双手离开方向盘或视线离开道路,这不仅会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乃至刑事追责的风险。对此,公安机关正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的规范管理。

在近期的一次相关会议上,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明确指出,尽管智能驾驶辅助技术为驾驶带来了便利,但驾驶者仍需时刻保持警惕,确保行车安全。他强调,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交警将依据现场情况进行处理,责任划分与未使用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的车型无异。这意味着,无论是否使用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驾驶者都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当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引发多方受损的交通事故时,责任主体依然是驾驶者。他们不仅需要承担交通事故造成的各方损失,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的多重压力。尤其是在驾驶者放松警惕,“脱手脱眼”的情况下,责任将更加重大。因此,对于驾驶者来说,强化自身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至关重要。他们应时刻保持警惕,不要将行车安全完全寄托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更不要盲目相信车企的宣传。

作为成年人,驾驶者应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他们应该明白,尽管车企对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的宣传可能令人心动,但一旦发生事故,责任仍需由驾驶者自身承担。因此,在选择使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时,驾驶者应理性看待其优势与局限,确保行车安全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他们也应明确,至今尚无车企为智能驾驶事故负责,因为法律界限清晰,舆论压力并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