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卖行业如火如荼的今天,不同年代的促销手段似乎总在不经意间轮回。曾几何时,大型超市以赠送鸡蛋为诱饵吸引顾客,而今,这一角色被奶茶与即时零售平台所替代。低价的商品成为切入点,大幅促销背后,吸引客流的逻辑始终如一。
近期,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愈演愈烈,餐饮商家在这场流量洪流中挣扎求生,定价权成为了他们心中的痛。
辣龙门清油火锅的创始人朱果,旗下拥有30家门店,他向记者倾诉了外卖大战带来的困扰。顾客因低价外卖而放弃堂食,即便是近在咫尺的店铺,也难以抵挡这种诱惑。朱果坦言,火锅作为外卖品类并不占优势,高昂的客单价使得优惠力度显得苍白无力。参与外卖大战效果有限,不参与则面临曝光减少的恶性循环。
朱果还观察到,为了应对价格战,部分业者开始使用低成本原材料,品质成为了牺牲品。他深感忧虑,认为行业陷入价格竞争的死循环,将严重威胁到餐饮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外卖大战持悲观态度。一家大型连锁咖啡企业的负责人王栋认为,外卖大战有助于消费者教育,能够快速提升订单量,为细分品类提供加速发展的机会。
在上海市徐汇区的一家川菜馆,老板何先生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面对外卖平台佣金上涨、推广费用高昂的困境,他决定不再依赖第三方平台,而是通过建立私域流量池,利用微信直接联系顾客,店内自行配送。这一策略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让他重新掌握了定价权和客户关系。
何先生的实践启示我们,当线上平台从助力变为枷锁时,回归商业本质,建立直接触达用户的能力,才是生存之道。他的新店开业至今,已积累了数千名微信顾客,通过朋友圈广告,实现了餐品直达家门的目标。
在外卖大战中,客源和定价权成为了关键词。互联网企业深谙此道,通过补贴大战改变线下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引导他们线上购物。而补贴的具体规则,往往由平台主导,商家只能被动接受。一些实力雄厚的品牌,如星巴克,选择通过自身App渠道进行外卖,降低对平台的依赖。
近期,部分餐饮行业协会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竞争,促进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也约谈了平台方。虽然补贴力度有所降低,但长远来看,补贴战不会停止。纯外卖型门店可能会更加依赖平台,而实体消费为主的商家则会考虑加强直销能力。
在平台经济盛行的当下,如何平衡借力平台与独立生存,成为了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何先生的成功案例,为同行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对自身核心能力和资源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