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长江源科考:探秘冰川“体检”,守护中华水塔健康

时间:2025-08-03 03:11:59来源:新华社编辑:快讯团队

在青藏高原的壮丽画卷中,矗立着无数冰川,它们被誉为“中华水塔”的珍贵构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这些冰川的健康状况成为了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近日,一支由长江科学院组织的科考队伍踏上了前往唐古拉山脉的征途,目标是对冬克玛底冰川进行深入的“体检”。

清晨,天边还未泛起鱼肚白,科考队员们已整装待发。经过一段漫长的车程,远山的一抹白逐渐放大为眼前震撼的冰舌,他们终于抵达了冬克玛底冰川的近处。这座位于唐古拉山脉的复式山谷冰川,由主冰川和支冰川汇流而成,末端海拔超过5000米,其长达35年的连续性观测记录对分析长江源冰川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科考队员范越,来自长江科学院岩土重点实验室,他介绍道,冰川的“体检”主要包括面积和厚度的测量,以此估算冰川储量和年际变化。遥感卫星和无人机为观测冰川面积提供了有力支持,而地面重复摄影则能直观展示冰川末端的变化。然而,对于冰川厚度的测量,目前仍缺乏成熟的远程手段,因此范越和他的同事们需要亲自登上冰川,使用探地雷达进行扫描。

在冰川的一处阶地上,范越和张政拉着安全绳,沿着冰川自下而上,用探地雷达扫描了约40米的距离。这个过程就像为冰川做了一次“CT”检查,他们探测到了清晰的冰岩分界面,并推测在本次测量范围内,冰川最厚处可达15米。

科考队员们不仅要在现场进行详细的测量,还要将采集到的数据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结合历史数据,探索冰川变化的规律。据长江科学院水资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洪晓峰介绍,长江源区的冰川整体呈持续退缩趋势,且近年来退缩速率明显加快。冰川的消融虽然短期内会为河流提供补给,但长期来看,当冰川的水量调蓄功能丧失,依赖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湖将面临断流或萎缩的风险,进而影响到整个寒区生态系统的稳定。

随着冰川的持续消融,科考队员们的考察之路也变得愈发艰难。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最佳的徒步路线,而过去可行的小径如今可能已被冰川融水形成的宽阔河流阻断。冰川表面的融化使得行走变得更加危险,范越就曾在一次考察中不慎被锋利的冰面划伤。在冰川附近,科考人员还发现了高原黑土滩现象,这是植被退化的有力证据,进一步凸显了冰川保护的重要性。

在海拔5200米的长江科学院野外观测站内,洪晓峰正忙着检查一系列自动观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气象、冻土、积雪、植被等多个要素,为长江源区水循环演变及生态环境响应研究提供宝贵的基础数据。在这片高寒之地,生命的顽强与冰川的壮丽并存,而对冰川的探索与保护,无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