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8月30日消息,随着2023年被誉为“城市NOA元年”的到来,中国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愈发白热化。从比亚迪到蔚小理,多家车企纷纷加快在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动驾驶导航)领域的布局,这一举动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们带来了崭新的商机。
据了解,智能驾驶供应商们在与车企合作城市NOA项目的过程中,为了争取订单,常常出现互相压价的现象。虽然市场前景巨大,但由于技术同质化等问题,供应商们的日子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加舒适。即便如此,他们仍然积极参与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因为城市NOA所带来的希望依然令人不可抗拒。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供应商们着眼于提升技术能力和降低成本。一位匿名供应商透露,他们正努力展示自己的实力,加快技术功能的落地,以争取更多订单。然而,与此同时,他们也注意到市场上对高精地图的依赖逐渐减弱,一些公司推出了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这也成为供应商们降低成本的途径之一。
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地图白皮书》指出,高精地图的测绘成本较高且更新频率较低,因此一些智能驾驶供应商开始探索去高精地图化的路径。此外,降低硬件成本也是降本增效的关键策略之一。一些公司选择与国内芯片企业合作,以降低硬件成本,同时技术的进步也有助于实现成本的降低。
然而,尽管市场前景看好,供应商们仍然面临着价格战的压力和技术同质化的挑战。市场上的智能驾驶功能并不是消费者购车的刚需,这使得车企在向供应商购买这些功能时更加审慎。一些供应商为了争取订单甚至不惜以“交白盒”的方式,即向车企开放自己的算法源代码。
然而,供应商们仍然看到了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订单的增加以及降本增效的努力,供应商们有望在未来几年取得更好的业绩。虽然曙光可能尚未现身,但供应商们正为了在智能驾驶领域中获得一线生机而奋斗着,他们相信通过降本、提升技术和不断创新,将能够在这一竞争激烈的领域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