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行业深化转型的背景下,兴业基金正积极调整策略,力求在权益资产领域取得突破。这家由兴业银行控股90%的基金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管理非货币基金资产逾2700亿元的行业中坚力量,排名全市场第21位。
近期,兴业基金推出了新产品——兴业先进制造基金。作为一只发起式基金,其首募规模达到1601万份,其中兴业基金自购1000万份,占比高达62%,显示出公司对这只基金的信心。基金经理董令飞,虽为初出茅庐的新手,但拥有行业研究员的背景,此次是他首次挂帅基金经理。兴业先进制造基金计划以这1601万元为起点,先以优异的业绩为基石,再逐步扩大规模。
谈及兴业基金,不得不提其权益投资部的灵魂人物——邹慧。作为部门总经理,邹慧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57亿元,其中兴业研究精选基金自2020年成立以来,即便面对市场波动,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5年复合年化收益率超过10%。尤为重要的是,邹慧的投资策略稳健,前十大重仓股在基金净值中的占比不到35%,且行业分布广泛,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
邹慧不仅业绩突出,其对待持有人资金的态度也值得称赞。在兴业研究精选基金成立之初,他便自购100万份,并一直持有至今。这种“待人如己”的管理方式,在国内基金经理中实属罕见,彰显了他对基金管理的专注与责任。
2024年9月,邹慧在钱睿南因业绩压力离职后,临危受命接任权益投资部总经理。他的上任,无疑为兴业基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与此同时,兴业基金的市场化运作也备受瞩目。公司总经理李辉,并非由大股东直接任命,而是一位拥有丰富经验的职业经理人。他在加入兴业基金前,曾在国泰基金工作长达13年,历任多个重要职位。
兴业基金在市场化方面的努力,不仅体现在高层管理人员的选聘上,更贯穿于公司的日常运营中。然而,市场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兴业基金投资策略委员会中,除总经理外,部分成员的背景与证券投资专业相去甚远,如副总经理黄文锋长期在银行工作,对证券投资并不熟悉。这一现象反映出,基金公司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仍需克服内部阻力,确保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落实。
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的例子,为行业提供了警示。尽管该公司先后聘请了多位具有丰富经验的总经理,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却面临诸多阻碍,难以充分发挥职权。这凸显出,基金公司要实现长远发展,大股东必须摒弃本位主义,坚定市场化方向,尊重现代公司治理,确保经理层的全部市场化选聘。
对于兴业基金而言,市场化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公司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股东、高管、员工以及持有人的共赢。
未来,兴业基金将继续秉持市场化理念,深化战略转型,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市场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