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添富基金迎来重大人事变动,其长期担任董事长的李文宣布离职,由具有深厚固收业务背景的鲁伟铭接任。这一消息在基金投资者中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人担忧这是否意味着汇添富将逐渐偏离其曾经的“选股专家”定位,转向更为稳健的固收领域。
汇添富基金,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上海,东方证券为其第一大股东。李文在2015年接任董事长一职,彼时汇添富的总管理规模尚不足2000亿。在他的领导下,汇添富凭借出色的选股能力,迅速崛起为业内知名的“权益大厂”,主动权益规模一度达到3300亿,旗下产品屡获金牛奖。
然而,近年来汇添富的权益产品发展却遭遇了滑铁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汇添富权益型产品的管理规模占总规模的比重已不足27%,较一季度进一步下滑。非货币型基金管理规模排名也从2020年三季度末的行业第二跌至今年二季度末的行业第九。
更令人唏嘘的是,汇添富混合型产品的规模缩水尤为严重。从2021年二季度末的3413亿元降至今年一季度的1368亿元,不到四年时间减少了约2045亿元,缩水近六成。其中,知名基金经理如胡昕炜等人的业绩表现不佳,新基金发行也面临困难。
胡昕炜曾被誉为“消费一哥”,但其管理的基金近年来却因持仓不够灵活,难以适应市场变化而表现不佳。他酷爱重仓白酒股,但白酒行业自2021年开始已进入持续调整状态,其基金净值也随之下跌。胡昕炜的个人管理总规模也从2021年末的高峰期约693亿元降至今年二季度末的约290亿元,缩水近六成。
汇添富新发基金的“小萝卜头”特征愈发明显。年内已发行新基金数量虽多,但发行规模却远不及去年。这一现象已延宕多年,与2020年时期相比,发行数量虽增加,但规模却急剧下滑。
在合规经营方面,汇添富也面临一些挑战。今年7月,有曝料称汇添富员工私下操作他人账户进行证券投资。早在2014年,汇添富基金经理苏竞就曾因“老鼠仓”行为被处罚。汇添富旗下部分基金在航天动力被爆出财务造假后仍买入其股票,也引发了市场的质疑。
尽管如此,汇添富仍拥有一些特长。其平台投研体系相对完善,今年上半年,部分权益基金业绩表现不俗。例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以超86%的收益获得主动权益基金冠军,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和汇添富恒生生物科技ETF上半年业绩排名也比较靠前。
新任董事长鲁伟铭的固收背景能否为汇添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或是让这家曾经的“权益大厂”进一步退化,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汇添富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其未来发展路径备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