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星巴克中国卖身倒计时,丢失大半市场,寻求中国企业助力能否重生?

时间:2025-08-05 06:23:35来源:数读社编辑:快讯团队

星巴克中国正步入一个关键时刻,市场传言其正寻求出售部分股权,已有20家投资方表达了浓厚兴趣。这一消息标志着这家咖啡巨头在中国市场策略上的重大转变。

自2000年星巴克将女妖塞壬的头像带入故宫,引发争议并最终退出,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便充满了波折。从最初的高姿态进入,到如今面临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境,星巴克似乎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近年来,星巴克中国的营收几乎停滞不前,在26至36亿美元之间徘徊。与此同时,中国咖啡市场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瑞幸、蜜雪冰城等新兴品牌迅速崛起,对星巴克构成了巨大挑战。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星巴克在中国连锁咖啡市场的份额已从2019年的34%降至2024年的14%,短短几年间损失了大半市场。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星巴克中国在今年6月首次降价,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等系列产品价格下调,平均每杯节省5元。然而,这一举措似乎并未能挽回颓势,星巴克依然面临着消费者流失和市场份额下降的困境。

星巴克曾凭借其“第三空间”理念在中国市场独树一帜,成为小资生活的象征。但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提升和咖啡市场的普及,“第三空间”的光环逐渐褪去。星巴克门店遍布各大商超,咖啡已成为大众消费品,消费者开始转向更具情调和品质感的独立咖啡馆。

与此同时,瑞幸等本土品牌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灵活的经营策略,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瑞幸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咖啡选择,还通过优惠券、平台补贴等方式降低价格,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如今,瑞幸的门店数量和营收都已超越星巴克中国,成为市场的新宠。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星巴克开始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其全球CEO布莱恩·尼科尔在今年1月访华时表示,希望借鉴中国供应链经验反哺北美业务。这一表态透露出星巴克已承认自己在中国市场的落后地位,并寻求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来扭转颓势。

实际上,星巴克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企业的帮助。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星巴克通过授权本土公司特许经营、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迅速打开了市场。然而,随着市场进展顺利,星巴克选择了“集权”,将门店转为直营,这一转变似乎成为了其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如今,星巴克中国正寻求出售部分股权,引入中国经营方,这一举措被视为其重振中国市场的关键一步。星巴克的价值依然不容忽视,其超350亿人民币的估值和20多家企业的竞购充分证明了其品牌影响力。然而,要想在中国市场重拾辉煌,星巴克必须放下身段,信任并依赖中国企业的智慧。

更多热门内容